當前位置:首頁--文化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在黃山市啟幕

來源:黃山日報 2021-10-18作者:

10月15日—17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黃山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在黃山盛大啟幕。該次大展分為“紅色沃土 非遺薪火”革命老區非遺展區、“一體融合 攜手共建”長三角地區非遺展區、“繽紛文創 美好生活”安徽省博物館聯盟文創產品展區、“增味增彩 美食飄香”中國八大菜系展區、“文旅融合 皖美游禮”全國旅游商品大賽安徽獲獎精品展區、傳統戲劇及民歌展演展區等六大展區,共有從全國選調的200余個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合計400余位傳承人創作的1500余件(套)精品參展,旨在打造興產業、聚人氣、促消費、多場景、強互動的非遺盛宴,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

紅色薪火永流傳

用非遺作品詮釋紅色初心,用非遺技藝傳承革命精神,用非遺魅力弘揚紅色文化。當紅色遇到非遺,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0月15日上午,記者在第五屆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革命老區非遺展區看到,45個來自大別山、井岡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區的非遺項目及作品展臺鱗次櫛比,非遺傳承人或剪或塑、或繡或刻,將紅色文化與非遺創作有機結合,用自己的一顆“匠心”把“紅色”與“感恩”傳遞給大眾。

“革命年代,新四軍軍部曾采購過我們的油布傘,今年我們特地推出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等主題油布傘,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安徽涇縣油布傘技藝項目展臺,非遺傳承人鄭國民將特制的“紅色”系列油布傘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以行動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在永新紅軍斗笠制作技藝展臺,70歲的龍東媛正低著頭認真地編織斗笠。永新南鄉斗笠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1927年毛主席帶領秋收起義部隊進入永新三灣后,南鄉人民為支援紅軍,動員了許多編斗笠能手,后經時任中共湘贛省委書記任弼時同志提議,南鄉斗笠便改名為“永新紅軍斗笠”。“斗笠已經不僅僅是我們南鄉最常見的勞動用具,更成為傳承紅軍精神的一個活樣本。”來自革命老區的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肖芳東告訴記者,伴隨著紅色旅游日益紅火,永新紅軍斗笠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當地目前正在通過舉辦斗笠編織技藝大賽等方式推廣編織技藝,培育傳承人隊伍,并與專業文化公司尋求合作,對紅軍斗笠等傳統手工藝品進行開發,用好用活當地紅色資源。

沂蒙香繡包、虎頭鞋帽、耳枕、吉祥掛飾……在費縣手繡展臺,山東省級非遺傳承人卞成飛帶來的手繡作品選料精細,技藝精湛,風格獨特,寓意美好,吸引了一撥又一撥游客駐足。“我們的沂蒙香繡包填充了白芷、辛夷、丁香、吳茱萸、冰片、艾草、朱砂等中草藥,具有清心、驅蚊、安神、殺菌等保健防疫功效,是不可多得的養生吉祥物。”卞成飛介紹,除了傳承好手繡這一非遺項目,她還積極創新,運用變化多端的針法,在香繡包制作中融入流蘇、珠串、玉石等現代時尚元素點綴,讓傳統的手繡“潮”起來,深受現代年輕人喜愛。與此同時,卞成飛還積極舉辦手繡公益課堂,用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朱西敏·

活色生香魅力足

被丟棄的橄欖核,在他手中成了精美的藝術品;光滑殼薄的松子在他鋒利的刻刀之下,“化身”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第五屆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的長三角地區非遺展區,核雕大師曾圣偉正在將一枚橄欖核雕刻成“鳥籠”,準備把它做成可佩戴的創意耳環。

展臺上,橄欖核、棗核、桃核、松子核等雕成的各種作品精巧別致、栩栩如生,方寸之間,既體現了微雕的技藝,還融入了繪畫、書法等多種技藝。一個個帶著笑容的立體面孔、憨態可掬的小動物,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浮雕等作品讓往來游客不禁嘖嘖稱奇。“上海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無數核雕藝人吸納了外來的雕刻技巧,取長補短,才形成了集百家之長于一身,獨具上海特色的核雕藝術。未來,核雕要想走得遠,必須要融入生活。”曾圣偉將核雕技藝注入生活用器中,制作了印章、發簪、香插、茶器等,同時,還拓寬了核雕的選材,讓傳統核雕技藝在生活中大放異彩。

“我們這款香囊制作技藝十分考究,是用一根細線將香粉包裹纏繞成球,再通過組合等分的技藝進行裝飾……”在非遺項目香囊制作技藝展臺,曹艷紅正在向前來選購的游客介紹“手鞠球”香囊的制作技藝。曹艷紅師從非遺傳承人陳杏芝,此次大展她還帶來了睡蓮系列、侍女系列、龍鳳袍系列等多種風格的香囊,其中,原創設計的“世紀之門”香囊作為上海官方推介的伴手禮,在本次展會上成為備受青睞的“香餑餑”,很多游客慕名前來求購。“這款香囊造型小巧、技藝精湛,里面的中藥香粉還能幫助睡眠,作為伴手禮正合適!”湖北游客何女士慕名前來,為自己和同伴選購了這款香囊。

揚州刺繡,宜興紫砂、西湖綢傘、三河羽扇、碭山年畫、徽州漆器……鮮明的長三角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別具特色的展陳讓長三角地區非遺展區亮點紛呈,凸顯了非遺“活色生香”之魅力。

此次大展,長三角地區非遺展區圍繞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主旨思想,以“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從滬蘇浙皖四省(市)遴選70個地域特色鮮明、保護成果顯著的非遺項目,以場景再現、傳承人現場技藝展示、觀展互動體驗等方式進行展陳,展現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中的非遺保護成果。展區共分為兩部分,黎陽in巷展出50個非遺項目,黃山不夜城展出20個非遺項目。

·朱西敏·

皖美游禮待君來

“這件展品好別致,是什么材質做成的?”10月15日上午,位于黎陽in巷的全國旅游商品大賽安徽獲獎精品展區前,紛至沓來的游客紛紛駐足觀賞品鑒,作為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五大展區的一部分,一件件精美的獲獎作品,無疑成為當天頗為矚目的亮點,吸人眼球,人氣甚旺。

由合肥志誠蜂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顧公后IN象派小勺蜜是該企業原創的特色旅游產品,每個獨立包裝的勺子里都單獨包裝著一勺蜂蜜,開袋即可沖泡,無需再用勺子去舀。“我們的創意來自于上班族,很多年輕人為了節省時間,更愿意使用這樣的快捷式旅游產品,省時省力還有營養。”該企業展區的負責人陳海燕介紹,目前這款產品在市場上深受白領的青睞,該產品也獲得“2021年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銀獎。

在眾多的獲獎展示作品中,設計巧妙的星路防丟失童帽系列產品備受游客的歡迎,這個系列產品的靈感源于幼兒的出行,由印象濱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設計推出。“對于幼童來說,在外出的過程中走丟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款帽子的內襯有二維碼,家長購買時可以掃碼,輸入孩子的信息,我們公司的后臺會及時錄入,只要孩子戴著帽子,就能及時掌握他的動態。另外,帽子上還裝有指南針,幼兒戴著它也可以利于辨別方向。”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胡慶姝表示,這款產品在年輕的家長中非常暢銷,而之所以做成系列,也有美觀度上的考量。

“曹操在亳州”益智玩具套餐、便攜式防蒸發帶蓋墨海、五徽繡眼籠竹制鳥籠、、西蝦辣椒醬、衍波簽軟卡……各式各樣的創意獲獎作品展現括了創意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智慧,也讓游客們在觀賞的同時,感受到旅游創意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近年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安徽省文旅企業圍繞生活化、實用化、精品化,加強創意策劃,進行商品研發,全省旅游商品發展成果豐碩。本次展覽以“文旅融合 皖美游禮”為主題,通過實物的方式,集中展示近三年以來安徽省參加全國旅游商品大賽以及全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獲獎作品,其中金獎20件,銀獎42件,銅獎28件,共計90件獲獎作品,涵蓋旅游食品、文具玩具、服飾裝飾、旅游日用品、旅游工藝品五大系列。 ·馮 劼·

繽紛文創賦新生

文創,賦予了非遺新的生命力。

在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安徽省博物館聯盟文創產品展區內,省內14家博物館、10大系列(徽風皖韻、畫意安徽、文房雅集、紅色記憶、匠心獨造、青銅古韻、書海擷珍、繽紛生活、徽州古建、趣味物語)515件優秀文創產品精彩亮相,展現出了安徽文化創意新成就及非遺魅力。

“這把尺子怎么賣?”在徽州竹雕展位前,一款長約20厘米的黃山迎客書簽尺讓不少游客很感興趣,精致的木雕技藝將迎客松和云海雕刻得栩栩如生,頗具黃山味道。“這把尺子做工很精美,又很有黃山特色,很適合做伴手禮。”游客吳女士說。徽州竹雕技藝是中國竹雕技藝中的一個重要流派,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非遺傳承,文創是重要手段,該展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的作品現在不僅包括工藝品,也延伸到了日用品、伴手禮。在制作中,我們巧妙地融入徽州文化、景觀等本土元素,讓徽州竹雕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富有內涵,實現落地轉化,走進千家萬戶。”

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碭山年畫展位前,十二生肖系列作品圖案精美,富有童趣,這也是碭山年畫第四代傳承人黃興橋最得意作品之一。碭山年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其色彩艷麗莊重,線條粗實醇厚,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為了更好傳承推廣碭山年畫,黃興橋在創作的過程中,用線條手繪的方式進行創作,以自己的美術視角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并契合時代主題,設計出了一系列頗受市場歡迎的作品。“非遺作品要傳承,就要守正創新,這樣才能煥發它新的生命力,這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經之路。”

文創產品,讓非遺有了“對話能力”。在安徽省博物館聯盟文創產品展區,這樣的魅力還在繼續…… ·李曉潔·

美食飄香快朵頤

“這個臭豆腐的味道與黃山臭豆腐有得一比,值得一嘗!”在中國八大菜系展區火宮殿臭豆腐展位前,市民查女士一邊品嘗一邊忍不住稱贊。火宮殿臭豆腐來自湖南長沙,距今已有110多年歷史,具有外表墨黑焦脆、內心潔白細嫩的顯著特征,其鹵水制作、浸泡工藝特殊,制作技藝今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現場制作的周右目師傅告訴記者:“不吃上一碗臭豆腐,等于白來一趟長沙,臭豆腐是我們長沙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也是很多游客來長沙必‘打卡’的美食之一!”周右目說,此次非常榮幸能帶著這項非遺技藝參展,希望更多人能通過一道美食了解長沙的地域文化。

“我現在就給大家炒一盤!”在東安雞展位前,蔣宗霖戴上廚師帽,手握大鍋鏟,現場烹飪“國宴名菜”——東安雞。香味陣陣,市民及游客既飽了眼福,也嘗了新鮮。作為東安雞產業的領軍人物,蔣宗霖說起東安雞時十分自豪,“東安雞不論是雞種的培育,還是輔料的選材,都傳承了1700余年,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東安雞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一個品牌,一種文化,一種匠心精神。”

黃山臭鱖魚展位則吸引了不少外地人駐足。“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臭鱖魚可是大名鼎鼎!”大快朵頤的上海游客朱女士對臭鱖魚很是好奇,“這個活動太好了,讓我有機會對臭鱖魚‘一探究竟’!”除此之外,江蘇鹽城阜寧大糕、四川宜賓燃面、浙江龍游發糕等名揚海外的非遺美食項目展位前亦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作為非遺項目的重要類別,飲食類非遺不僅承載了日常煙火氣息,也蘊含著不同地域百姓獨特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共有50個代表徽菜、魯菜、川菜等中國八大菜系的非遺美食項目在現場展覽展銷,各菜系均挑選了主打菜品和本地最具特色的非遺美食,通過完整再現從無至有的烹飪全過程,有力地弘揚了地域特色文化。

·李曉潔·

戲曲民歌聽不夠

10月15日上午,伴隨著一曲高亢嘹亮的嗩吶聲,位于屯溪區黎陽in巷的古戲臺前,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安徽省傳統戲劇及民歌展演正式拉開帷幕。

開場表演碭山嗩吶《金色梨鄉》歡快奔放,奏響了梨鄉人民豐收的喜悅之情。徽州民歌《賣花線》演繹了徽商從最初創業階段的賣貨郎一步步成為大徽商的過程,國家級非遺徽州民歌代表性傳承人操明花和她的弟子們以地道的徽州方言唱出了別樣的徽州韻味。由歙縣文化館帶來的黃梅戲《女駙馬》選段唱腔綺麗甜潤、婉轉動聽,耳熟能詳的“誰料皇榜中狀元”更是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共鳴。徽劇選段《小宴》以三國的呂布戲貂蟬為原型,由安徽省徽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汪育殊和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丹紅傾情出演,貂蟬的風華絕代與呂布的驍勇英姿,在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間,完美呈現出戲曲的動人之處,引人沉醉、流連忘返。

“看了這么精彩的表演,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傳統戲曲和民歌的魅力,今天真是不虛此行。”觀眾楊新妹激動地說。“我們很喜歡徽文化,沒想到在黃山旅游期間還能看到這么豐富而高水準的演出,特別開心。”游客黃慧來自山東,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據了解,此次大展中傳統戲劇及民歌展演部分是從安徽省內選調的15個傳統表演類非遺節目,以“動態”展演的方式,與現場傳統技藝“靜態”展陳相結合,營造熱烈、祥和的氛圍。共計三場演出,除了第一天的綜合場外,還有16日的徽劇專場和17日的黃山專場,為觀眾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演出盛宴。


責任編輯:陸迪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男人看的视频2018免费| 裙子底下真空h揉搓小雪| 日本免费一区尤物|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红色一片免费高清影视|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a网站在线观看| 我被黑人巨大开嫩苞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男人插女人网站|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www.尤物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永久在线观看黄网站|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2023天天操|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一卡2卡三卡4卡麻豆|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9小视频| 午夜激情小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尹人香蕉| 91偷偷久久做嫩草电影院| 国模吧2021新入口|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3p|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鲁丝丝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一边摸一边爽一边叫床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