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王小英向媒體講述父親王冠亞的起伏人生。
王冠亞的一生,是跟嚴鳳英交織在一起的,雖然他只守候了她短短12年的時光,但是為守護這段感情,他卻終身未再娶。曾經,在表演完《牛郎織女》后,嚴鳳英被問及自己的牛郎在哪里時,她說:“我的牛郎(王冠亞)在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呢。”
如今,王冠亞也已經離世,有人說分別45年后,“牛郎”和“織女”終于相會了。
王冠亞的家十分樸素。
難舍一起廝守過的老房子
大概10年前,在姜夔文化研究會的一次研討會上,同為會員的成展鵬和王冠亞第一次見面。那年,成展鵬不到30歲,王冠亞已年過七旬。“當時他在會上談了他寫的關于姜夔的電視文學劇本《暗香疏影赤闌橋》,讓我印象很深。”昨天,成展鵬對記者說,兩人從那之后經常交流、探討。
回想起第一次去王冠亞家的場景,成展鵬的心情特別沉重。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家里的擺設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樣子。直到去世之前,王冠亞還住在當年跟嚴鳳英一起生活過的舊房子里。
兩人聊得投機了,王冠亞便將自己跟嚴鳳英的故事說給成展鵬聽,“他說的時候特別平靜,就跟講故事一樣。”成展鵬說,像他那樣情感充沛的編導,能用一生堅守自己的愛情,很了不起。“光是她(嚴鳳英)的照片就占了主臥的一半空間。”成展鵬說,王冠亞生前曾告訴他:“嚴鳳英單純、真誠、開朗、熱情、倔強,對藝術有著不懈的追求,美麗讓她飽經苦難,但她從不妥協。”
王冠亞曾對成展鵬提到過1956年胡志明訪華時的一個細節,“當時嚴老師被安排表演,胡志明看完她表演的《牛郎織女》后,問她的牛郎在哪里,她說我的牛郎在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呢(當時王冠亞正在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導演干部班進修)。”成展鵬清楚地記得,說到這一細節時,王冠亞臉上流露出了幸福的表情。
嚴鳳英和王冠亞最后的合影。(資料圖片)
嚴鳳英去世后他沒有再娶
王冠亞是湖北人,解放前考入大學,幾年后作為安徽軍區文工團創作組成員,與當時的黃梅戲名演員嚴鳳英相識。慢慢地,嚴鳳英與擔任黃梅戲編導的王冠亞有了更多的接觸,發現他很不錯,1956年,兩人終于喜結良緣。
正當王冠亞與嚴鳳英為發展戲劇事業而勤奮工作的時候,災難從天而降。王冠亞因為所謂漏網“右派”問題受到“審查”,而一代黃梅戲表演大師嚴鳳英則被扣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侮辱和迫害。1968年4月8日,嚴鳳英含冤離世,時年38歲。
2006年,媒體爭相報道了王冠亞“大修”傳記《嚴鳳英》的事情,他曾表示,寫這本書的時候,人們的思想還沒有現在這樣開明,對于許多歷史問題的認識也無法像今天這樣透徹。對于許多細節問題只能一筆帶過,比如嚴鳳英為何要自殺、嚴鳳英自殺以后的情況等,都寫得非常簡略。他想在“大修”時將這些內容補充進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一直到去世,王冠亞沒能完成當初的愿望,沒能“大修”完這部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傳記。
身為交往十年的好友,農民作家閆立秀說他曾認真地問過王冠亞為什么沒有再娶,“他當時說,有嚴鳳英在這里,我再也找不到像嚴鳳英那樣好的女人了,不如不找。”閆立秀說,他們倆不論是藝術成就,還是夫妻感情都是很好的,只是在嚴鳳英落難時,他無力保護她,這令他感到愧疚,“外面的人罵他懦弱,只能說人們不了解那個年代,他可以為嚴鳳英死,但是兩個孩子怎么辦?他還是想把他們撫養成人。”
滿懷愛意改編亡妻成名作
在省劇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侯露眼里,王冠亞很長時間沒有從歷史的陰影中走出來。“但他在藝術創作上始終孜孜不倦,堅持自己的理念。”她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80年代王冠亞改編導演的《賣飯女》,該劇原名《小辭店》,是嚴鳳英的成名作。“這部劇在解放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上演,他將它改編后重新搬上了舞臺,這里面充滿了對亡妻的愛。”
“他不僅僅是嚴鳳英的丈夫,更是她藝術成長道路上的同伴。”侯露清晰地記得小時候曾看過王冠亞導演、嚴鳳英主演的《江姐》《紅色宣傳員》等戲劇。“嚴鳳英剛開始扮演的都是農村婦女、富家小姐一類的角色,后來慢慢轉向飾演革命者等其他角色,這與他(王冠亞)是不可分的。”
黃新德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初,13歲的他剛到省藝術學校黃梅戲班學習時,在一次聯歡會上看到了嚴鳳英,“記不清是1965年還是1966年,我在一次集會上又看到了嚴鳳英,這一次她旁邊站著王冠亞。”黃新德說那是他第一次見到王冠亞,“穿著整潔的衣服,說話很儒雅,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
黃新德對著嚴鳳英喊了句“老師好”,“她顯得特別激動,指著我跟王冠亞說‘這孩子不錯,等他畢業了,到我們團來’。王隨即說‘這個孩子好,這個孩子聰明’。”黃新德說,那時嚴鳳英和王冠亞不知道他早已畢業卻尚未分配,一直在學校呆著。
1969年,黃新德進了省京劇團,直到1979年,嚴鳳英去世11年后他才進了省黃梅戲劇院,并在王冠亞的指導下完成了第一部戲——《春草闖堂》。“他還主動提起了往事,說‘當年嚴老師說你要來,你終于來了’。”黃新德說。(王慧、陳牧/文 劉玉才/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