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需求“送”
——知道送什么、找準怎么送、弄清送什么最管用
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村民姜昌順坐在輪椅上接過裝裱精美的全家福照片時,不禁熱淚盈眶:“行動不便后,便有了拍全家福的念頭,一直未能實現。這次,市里來的攝影家不僅和我們吃住在一起,還把在外學習工作的兒孫們請了回來,留下了這張8口之家的珍貴合影。真是太感謝了。 ”
知道送什么、找準怎么送、弄清送什么最管用。在下基層過程中,我省引導文藝工作者有針對性地送上群眾需要的“文化大餐”。
在元旦、春節期間,為基層群眾送上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近年來,我省堅持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今年,我省精心安排了1582項重點活動,更接地氣、更對胃口的文化活動和服務將讓基層群眾過一個豐盛充實的“文化年”。
“在電視上看戲哪有現場看過癮哩!而且,就在家門口,一分錢不用花。”來安縣“送戲進萬村”演出,讓雷官鎮陳官村村民徐明著實過了一把癮。了解到基層群眾渴望在家門口看一臺完整的“大戲”,我省將民生工程中文藝活動專項補助標準由每村2400元提高到4400元,確保一個行政村一年看到一場正規演出。該項目采取政府公開采購的形式,參與競標的演藝團體需開出戲單,由群眾“點菜”、打分,這種“群眾唱主角”的采購模式受到基層群眾歡迎。
撒下一粒籽,萌發希望花。去年9月下旬,全省“戲曲進校園”活動拉開大幕,11個市和1個省直管縣先行試點。 “文化因子”滋潤了童心,豐富了校園文化。
考慮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少兒文藝下基層”活動;了解到廣場舞在農村同樣受歡迎,專門組織舞蹈藝術家幫助她們編舞、排舞;針對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口味,在“送戲進工地”等演出節目中增加勵志、法治類節目……有針對性的“送文化”贏得了百姓的好評。
貼近生活“創”
——推動文藝工作者常回“家”,這個“家”就是廣大基層
在徽州農家度過了整整一個雨季,畫家丁寺鐘對山水畫的感悟更深,其10幅作品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向人民匯報——全國20位中青年畫家深入生活作品成果展”。他感慨道:“扎進古村落里‘挖深井’,這一‘挖’,還真‘挖’出許多寶貝。 ”
“雖然打小在農村長大,但深入下去才發現,一切是那么新鮮,新農村的新風貌新氣象著實讓我驚喜,手中的相機閃個不停。 ”攝影家黃波說。
書法家劉曉明在創作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時,一度為找不到感覺而煩惱,在與基層群眾聊天、交心的過程中,一幕幕鮮活的素材蹦了出來,“真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文藝工作者要常回“家”,這個“家”就是基層生活。省文聯主席吳雪介紹說,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后,我省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我們的沃土我們的夢”千名文藝家下基層采風活動,2015年和2016年千名文藝家再次出發,積極開展“金寨紅”等主題采風創作活動,在深入基層、扎根人民中汲取藝術養分、服務廣大群眾。
“影展非常有意義,既展現了農民工工作艱苦的一面,也呈現了農民工追求美好的精神狀態,是當代農民工的真實寫照。”中國新聞攝影協會會長、華賽組委會主席徐祖根“點贊”的是由省文聯、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鐵四局等單位主辦的全國首個農民工主題攝影展——“農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全國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展覽在北京舉行,累計接待觀眾1萬余人次,獲得各界廣泛好評。
大型現代黃梅戲《王能珍》、情景短劇《永不褪色的軍裝》……2016年夏天,我省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安慶、蕪湖、宣城等地的文藝工作者深入一線,捕捉動人瞬間,記錄感人故事,創作推出了一批感動觀眾、凝心聚力的文藝作品。
深耕細作“種”
——培養骨干、辦好活動、建好組織,增強基層文化的造血功能
“今天你下鄉嗎?”這是肥東縣文藝干部們打招呼時常用的問候語。該縣組織縣文聯及各協會、文廣新局等部門的百余名文藝骨干,深入基層開展“全民文化月”活動。 “深入接觸,才發現基層有那么多文藝能人和好苗子,發掘和培訓這些文化能人,能夠影響和帶動身邊更多的群眾,從而讓文化的‘種子’在廣袤田野上生根、發芽。”該縣文廣新局局長梁建文深有感觸地說。
以“種文化”為落腳點,以充實基層文藝力量為著力點,我省注重培養骨干、辦好活動、建好組織,增強基層文化的自身造血功能,努力實現由“送文化到基層”向“讓文化在基層”轉變。
于秀華是界首市光武鎮出了名的文藝活躍分子,最近她的身姿和唱段都長進不少,“多虧了市里搞的‘教你一招’活動,文化館的專業老師給咱手把手的指導哩。 ”近年來,全省文化館活動聯盟、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聯盟、博物館陳列展覽聯盟、書畫院創作展覽聯盟相繼成立,聯盟共建共享,推動優秀資源向基層流動;“百館千村文化結對”工作順利推進,市縣鄉優秀文化館(站)與100個農民文化樂園結成對子,專業老師對鄉村文化骨干進行點單式教學和幫帶式輔導。截至目前,全省群眾文化輔導員隊伍突破1萬人。
“市縣區有各文藝協會,社區和街道有文藝團、文藝社,鄉鎮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里有農民文化樂園,城鄉文藝愛好者都能在身邊找得到組織。 ”省文化廳公共文化處處長何頌冰介紹,僅合肥市登記在冊的各類民間文藝團體就有400多個,健身操、腰鼓隊等各種晨晚練隊遍布城鄉,市民合唱團、市民交響樂團等民間文藝團體,頻頻走出國門,向海外友人展示江淮兒女的風采。(李躍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