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文化部供圖
1月12日,文化部召開學習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專題新聞發布會。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就文化系統學習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有關事宜進行了發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作為文化領域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于2016年12月2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高票通過。高票通過傳遞出國家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決心,也表明公眾對于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期待和支持。
雒樹剛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文化部學習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有關部署。他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期通過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文化部將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主要精神,通過召開專題會議、舉辦專題培訓班、開展法律宣講等多種形式,組織全國文化系統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宣傳。同時,文化部將以學習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為契機,繼續推進各項重點改革任務。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和社會化、數字化,提升服務效能。加快研究出臺相銜接、相配套的公共文化法規和政策,積極推動公共圖書館法盡快出臺。加快將法律中確立的各項公共文化服務制度落到實處。
近年來,國家在推動國家圖書館新館、國家博物館等一批高水平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同時,統籌推進城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根基。截止2015年底,全國共建成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3139個,文化館3315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0976個,博物館、紀念館3852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初步形成。但同時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使用率不高。對此,雒樹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我國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模式,但政府主導不等于政府包辦。要解決服務效率不高的難題,最關鍵的是要實現思路的轉變,要堅持人民為中心,要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既要建好,又要用好,要將那些“沉睡”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喚醒,提高效率,真正做到為百姓所用。對于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也不能將它只掛在墻上,要通過地方法律法規和相關配套法律的出臺,積極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實踐中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將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該法共六章65條,對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分別作了詳細規定,是我國文化領域一部重要的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法律,對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王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