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劉崢嶸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我國新聞傳播和出版界又傳來喜訊: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廣告史》一書出版發行。
該書屬于“新編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叢書”之一,由中國新聞史學界泰斗
該書作者何玉杰:合肥工業大學廣告學系首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曾任教育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安徽賽區副主任、秘書長;曾主持和參加多項省部級課題,翻譯、主編或參編的專著、教材以及發表論文達一百多萬字,分別榮獲過安徽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等級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告教育專業委員會優秀論文三等獎、安徽省優秀廣告作品二等獎等,并于2007年和2011 先后兩次榮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發的全國“優秀工作者”獎,為我省廣告學界的領軍人物,在傳媒領域久享盛名。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作者站在當今廣告發展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高度,以全新的視角,全面、客觀地審視中外廣告發展的歷程,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歷史場景、豐富多彩的廣告表現形態以及不同表現形態之間演進關系的闡述與分析,突出廣告嬗變的歷史性與繼承性,力求清晰地揭示廣告發展的歷程及其規律。
全書內容豐富,共分為“中國廣告史”“外國廣告史”兩大部分,圖文并茂,史料翔實,具有很大的可讀性。更為可貴的是,該書中的一些史料為國內同類著作中首次出現。不僅適合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也適合從事新聞、廣告傳播管理工作的黨政干部學習。
何玉杰長期奮戰在廣告教學科研的第一線,為了寫好本書,他湛志殫精,淹貫史料,“兩度寒暑,三更燈火,四易其稿”(作者語),常常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比較而言,何玉杰所著的《中外廣告史》有以下五個突出的特點。
其一是體系較為科學。教材編纂本質上是一種知識體系的建構。時代的變化,教學理念的變化,要求教材設計理念與體系也要與時俱進,做出調整。在廣告史的分期上,過去學者們有諸多不同的觀點,本書在對各種分期法進行了認真的優劣比較后,比照代表性的專業歷史教科書的分期法,同時輔之以對某些重點國家或區域采取專章式的介紹與分析,這樣安排既能展現廣告發展的統一性與多樣性,又能使全書整體脈絡清晰,重點突出,避免了敘事上的支離破碎,便于學習和理解。
其二是因果關系把握恰當。任何事情的發展離不開歷史背景,就廣告發展而言,固然原因復雜多樣,但主要是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城市與人口變化、市場貿易、交通環境改善等關聯度最高,本書能夠刪繁就簡,重點著墨于此,從而使得廣告發展的背景交代更加集中、明確,避免了那種背景敘述過于宏大,內容龐雜,針對性不夠的缺點。
其三是內容較為充實。事實證明,無論是我國或是外國,廣告的發展都是漫長而曲折、豐富而生動的,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會有失偏頗。與當下流行的只以本國廣告發展歷史為主、而將外國作為點綴的做法不同,此書充分注意了中外廣告史內容的均衡性:既有中國廣告發展歷程的壯麗畫卷,也有其他主要國家廣告發展的多彩場景;既有濃墨重彩的商業廣告,也兼顧公益廣告的發展狀況。特別是對歐洲中世紀及近代部分廣告發展的內容給予較多的關注,彌補了當前廣告史撰寫中相關內容普遍不足的罅漏。
其四是資料較為新穎。本書既注意廣告發展的連續性,更注重對廣告發展最新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尤其是對進入新世紀以來的網絡廣告發展提供了較為詳實的闡述,對我們認識當下廣告的新動態與發展趨勢,有較好的裨益。
其五是觀點較為新穎。本書主要是闡述世界廣告發展的史實,除了哀梨并剪,脈絡清晰之外,一些新的觀點也不時閃爍其中,體現了作者獨立思考的精神。如作者對廣告歷史學科的科學性和學習廣告史目的的闡述,充滿睿智,為國內學界首次提出。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培養出好的哲學社會科學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哲學社會研究成果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創造力,是引導、啟迪人們奮進的精神力量。因此,我們非常贊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倪寧教授在為本書所做的序中所說的話:“無論是從廣告學專業教材建設的角度看,還是從廣告發展史研究的角度來看,此書的出版都有一定的意義,值得慶賀!”
【責任編輯:萬宏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