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市田家庵區緊扣《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要求,從內容供給、形式創新、實效轉化三個維度精準發力,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躍升,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力。
靶向施策“配餐”,讓培訓內容“對味解渴”。打破“一鍋燴”的傳統模式,以“精準滴灌”理念定制培訓內容,讓黨員學得進、用得上。筑牢思想根基,把穩政治之舵。始終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首課、主課、必修課,系統納入年度培訓計劃。依托區委黨校主陣地,分層分類舉辦干部專題培訓班,通過集中授課、研討交流等形式,推動280余名科級干部在深學細悟中強化理論武裝,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聚焦中心任務,鍛造履職本領。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按需設計“實戰課程”。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臺比武”,通過“現場述職+案例分析+互評互議”的方式,讓“領頭雁”在比拼中找差距、補短板;組織赴先進地區觀摩學習、開展專題研討,累計覆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100余人次,有效提升其抓發展、解難題的實踐能力。傳承紅色基因,淬煉黨性修養。深挖本地紅色資源富礦,以廖家灣革命紀念館、小甸集特支紀念館、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等紅色資源為基礎,通過聆聽革命故事、重溫入黨誓詞、沉浸式體驗等方式,將黨性教育融入培訓全流程,組織黨員干部走進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現場教學300余次,引導黨員在紅色洗禮中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誠品格,讓黨性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破局創新“授課”,讓培訓形式“鮮活有趣”。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層級黨員特點,創新推出“多元教學”模式,讓培訓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求“深”,夯實理論功底。發揮區委黨校師資優勢,邀請專家學者、領導干部、業務骨干組成“講師團”,采用專題講座解讀政策、案例分析解剖難點、互動交流碰撞思想等方式,增強教學的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性。今年以來,已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12期,內容涵蓋黨的創新理論、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等,參訓黨員干部反響熱烈。現場教學求“實”,拓寬視野格局。打破“圍墻內”教學局限,把課堂搬到發展一線。組織黨員干部赴產業園區、鄉村振興示范點、先進社區等實地觀摩,通過“看項目、聽介紹、問經驗、談體會”的模式,學習借鑒特色產業培育、基層治理創新、民生服務優化等方面的成功實踐。鮮活的案例、直觀的體驗,讓黨員干部在對標先進中拓寬思路、激發干勁,累計參與現場教學活動黨員干部200余人次。線上教學求“廣”,實現全域覆蓋。打造“指尖上的課堂”,依托“淮舜先鋒網”“淮舜先鋒”微信公眾號、遠程教育站點等平臺,建立線上學習矩陣。今年以來,定期推送理論解讀、政策匯編、先進事跡等學習資料150期,實時發布培訓動態和學習提示,方便黨員利用碎片時間自主學習;組織開展網絡專題培訓,針對流動黨員、年老體弱黨員等群體開通“線上補課”通道,確保教育培訓“一個都不能少”,累計覆蓋黨員3.1萬人次。
學用貫通“驗課”,讓培訓成果“落地生根”。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推動培訓成效轉化為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在為民服務中檢驗初心。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干部下沉基層一線,通過走訪調研、座談交流、設立“意見箱”等方式,廣泛收集群眾關于就業、養老、醫療、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辦結清單”閉環機制,靶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黨員在辦實事中踐行宗旨、錘煉作風,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在志愿奉獻中彰顯擔當。組建專業化黨員志愿服務隊,圍繞文明城市創建、鄉村環境整治、防汛抗旱等重點工作,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通過“亮身份、踐承諾、作表率”,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顯。在履職盡責中踐行使命。推行黨員承諾踐諾制度,組織黨員結合崗位職責和群眾需求,制定個性化承諾事項,通過公示欄、微信群等渠道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建立“月調度、季督查、年考評”機制,定期跟蹤問效,確保承諾事項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有效推動黨員將培訓成果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實際成效。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