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河鄉黨委書記劉文祥代表鄉黨委政府給特困戶儲宜萍獻愛心
本網訊(晁明駿)姚河鄉地處大別山深處,位于岳西、舒城、霍山三縣交界,距岳西縣城69公里,平均海拔650米,山多地少,經濟發展滯后,貧困人口較多。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調研扶貧工作時,明確了扶貧工作“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不斷提高精準性、有效性和持續性”,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概念。姚河鄉黨委政府認真研究本地貧困狀況,對貧困戶如實建檔立卡,每戶認真剖析致貧原因,確立幫扶干部,因地制宜提出脫貧對策。
姚河鄉沈橋村儲宜萍戶,是因學致貧的典型案例。該戶共兩口人,父親因智力殘疾,終身未娶,勞動能力較弱,以砍樹皮出售為生,收入微薄。養女儲宜萍,在岳西縣城上高中。儲宜萍從小就十分懂事,今年高考被安徽理工大學錄取,但面對一萬多元的學費,一家人犯了難,甚至產生了放棄上學的念頭。姚河鄉黨委政府了解情況后,迅速專題研究,認為對該貧困戶來說,等儲宜萍畢業工作,就可以實現脫貧,因此決定通過各種途徑,為儲宜萍募集學費,確保其完成學業。截至八月底,姚河鄉通過貧困戶助學金、希望工程基金以及社會捐贈等方式,共為儲宜萍募集資金一萬六千余元。開學以后,姚河鄉還通過對口幫扶單位省委辦公廳,聯系學校所在的馬鞍山市團市委,為儲宜萍提供相應的學費減免政策和勤工儉學機會。
精準扶貧,是黨和政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根據農村發展的形勢變化,適時調整的一項扶貧戰略。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國扶貧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再次表明消除貧困的決心。精準扶貧,重在“精準”,改變以往粗獷的扶貧方式,變“輸血”為“造血”,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姚河鄉根據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資料,黨員干部從自身做起,結對幫扶,包戶到人,采取各種手段,分散與統籌相結合,既根據每戶實際情況確定脫貧方案,又在每個季度召開扶貧工作統一調度會,通過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光伏脫貧等方式,確保脫貧計劃不打折扣,力爭在2016年底率先在岳西縣實現全面脫貧。
【責任編輯:萬宏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