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鳳臺縣緊扣黨員教育工作新要求,創新構建“一干雙線”教育體系,通過建強主干陣地、延伸特色教學線、統籌資源支撐線三維發力,著力提升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黨員教育“蓄力賦能”。
建強主干陣地,夯實黨員教育根基。堅持把基層黨校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主陣地,統籌資源建強用好鄉鎮黨校。整合資源建“標準化”黨校。按照“因地制宜、功能整合、務實管用”原則,充分利用鄉鎮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站、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場所,圍繞“六有”標準開展鄉鎮黨校“迭代升級”,實現場所功能與培訓需求有機融合。建章立制建“規范化”黨校。出臺《加強和規范鄉鎮黨校管理制度》,明確鄉鎮黨校統籌實施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建立“分層聯動、分類施策”管理模式,健全校務管理、學員管理、課程管理等制度,實現黨員教育全周期閉環管理。發揮優勢建“品牌化”黨校。以“紅心聚力 紅色鳳城”縣級黨建品牌建設為引領,構建“1+16+N”品牌體系,指導鄉鎮黨校結合地域特色,圍繞教育理念、培訓成效等,創建“村史記憶”“鳳城引領 和美先鋒”等特色品牌,形成“一校一品”發展格局。
延伸特色教學線,激發黨員教育活力。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優勢與發展特點,規劃出多條特色鮮明的黨員教育線路。拓寬黨員教育線。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鄰里中心、紅色驛站等延伸打造85個黨員教育微陣地,實現“一校多點,全域覆蓋”。以“送教下鄉”等方式,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有效解決基層黨員教育培訓集中難、覆蓋難等問題。打造精品教學線。深挖本地教育資源,聚焦黨性教育、廉政教育、特色產業等不同教育主題,有機串聯鳳臺縣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閆湖村史館、安徽州來綠港智慧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等現場教學點,設計“紅色基因·強黨性”“探訪故居·憶初心”等6條現場教學路線,以實景式、沉浸式教學,提升教育感染力。搭建“云端”學習線。依托“鳳臺融媒”視頻號,每周播放1期黨員教育制片;依托“鳳臺先鋒”微信公眾號,開設“每日一學”專欄;統籌遠教示范基地的遠教大屏,常態化播放精品黨員教育制片,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真正融入黨員的日常生活。
統籌資源支撐線,強化黨員教育保障。堅持縣鎮聯動、共建共享理念,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黨員教育保障體系。建強專兼師資隊伍。采取專兼結合、內引外聘等方式,整和領導干部、理論教師、模范典型、本土人才4方面師資力量,縣級層面分類建立黨員教育師資庫、鄉鎮同步建立本地師資庫,有效滿足不同類別黨員的教育需求。開發本土優勢課程。按照“內容豐富、全面覆蓋、特點突出”的理念,聯合農業部門打造《春季小麥田間管理》《水稻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等實用課程,受到黨員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打造精品視頻資源。堅持將黨員教育制片作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聚焦榜樣事跡、工作經驗等不同領域,開發系列黨員教育制片,創作精品視頻資源。其中,微黨課《村史館里話英雄》被列入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庫,《三代守墓人——囑托》和《幫扶情緣》榮獲全省第十五屆黨員教育電教片優秀獎。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