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保松)近年來,安徽天長市紀委充分運用監督執紀 “四種形態”,積極創新監督執紀理念,調好“四味”,唱好“四臉”,確保紀律審查工作標本兼治取得實效。
調好“人情味”,唱好“紅臉”。該市始終堅持教育先行,通過“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把干部從違紀邊緣拉回來,把好違紀預防關。抓好日常教育。開通“紅色衛士”微信在線學習系統,開設“廉政微黨課”,利用網站、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進行經常性宣傳教育,時刻提醒黨員干部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抓好專題教育。開展“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活動,通過手抄黨章、黨紀條規,深刻進行黨性分析,從嚴查擺、切實整改存在問題。抓好節日教育。在春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慶日,通過發通知、發短信等方式提醒廣大干部廉潔過節,通過廉政談話、廉政考試等方式教育引導干部做到廉潔從政。
調好“麻辣味”,唱好“花臉”。制訂出臺了《天長市關于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約談、函詢暫行辦法》等三個辦法,針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早拉響警報,及時介入干預,以此提高黨員干部的“免疫力”,讓其“少生病”、“不生病”。一是分類實時預警。對干部個人及家庭遇有婚喪嫁娶、子女升學等事宜,進行提醒談話,并要求其作出承諾,對群眾有舉報、社會有反映的,進行信訪談話或函詢,要求其作出解釋或說明,并提出要求,對確有錯誤但不夠紀律處分的,進行誡勉談話,指出問題,限期整改。二是跟蹤預警實效。市紀委向預警對象所在單位黨委 (黨組)通報相關情況,督促黨委(黨組)履行主體責任,幫助預警對象完成整改;進行跟蹤回訪,及時了解誡勉談話對象的整改情況。三是強化結果運用。對信訪談話、函詢對象談話后群眾仍有反映,經調查問題屬實的轉誡勉談話;對誡勉談話對象整改不力、錯誤蔓延的,轉組織處理。對達到整改要求的,解除預警。2015年以來,該市紀委300余條問題線索通過談話函詢方式處理,共進行約談、函詢、誡勉談話265人次。
調好“警示味”,唱好“變臉”。一是板起臉來監督。制訂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 “兩書、三單、四報告”制度,積極創新開展“兩落實四規范”專項整治行動,及時發現黨員干部存在的問題和責任,動輒則咎,提高警醒意識,減少“好人”直接變為“階下囚”。二是拉下臉來執紀。將工作重心由“查違法”向“盯違紀”轉變,嚴格用紀律戒尺丈量和處置黨員干部行為, 堅持抓大不放小、抓重不放輕、抓早不放緩,做到小過即問、小錯即糾,以防小問題“變異”,體現嚴管就是厚愛。
調好“火藥味”,唱好“黑臉”。在堅持抓早抓小的同時,盯住“關鍵少數”,嚴肅查處違紀又涉嫌違法的極極少數,2015年以來,該市紀委共移送司法機關10人,其中鄉科級領導干部6人。同時,放大執紀效應,對典型案件進行剖析,開展案件通報及警示教育,起到查處一案,震撼一片的作用。
【責任編輯:賀鵬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