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胡琦琳)今年以來,宿松縣許嶺鎮黨委不斷壓實黨建主體責任,切實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緊緊圍繞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總要求,聚焦扶貧抓黨建,以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突破口,開辟了“黨建+”精準扶貧工作新模式,不斷引領精準扶貧工作邁上新臺階。
黨建+致富帶頭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唯有選準致富開路人,才能帶領群眾踏上小康路。坐落于許嶺鎮甘霖村、雨嶺村的中明生態農業,是一家及養殖、種植、生態休閑為一體的大型現代農業公司,李三高,既是該公司生產發展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中明生態農業黨支部書記,“我既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有能力帶領群眾致富是一件無比自豪的事情”,“我公司通過技術幫扶,提供就業,訂單農業等方式已經幫助56戶貧困戶成功脫貧,目前正計劃通過加大幫扶力度,力爭再幫助200戶貧困戶”談起他的“脫貧計劃”,他臉上就漾起笑意。向李三高一樣的黨員致富帶頭人還有很多,許嶺鎮正是充分發揮該鎮7個非公企業黨支部致富戰斗堡壘作用,發揮68名致富帶頭人的致富引領作用,采取“支部+基地+農戶”模式,帶領群眾栽油茶、搞養殖,幫助貧困戶勞動致富、不斷提高貧困戶的收入水平,成功帶領該鎮385戶貧困戶產業增收穩定脫貧。
黨建+流動介紹所。每個流動黨支部都是一個流動的戰斗堡壘,他們都是聯系許嶺與外界的紅色紐帶,不管是遠在西安流動黨支部的彭趙彪還是近在蘇杭的彭天平,他們都時刻牽掛家鄉的發展,當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時,他們就主動向許嶺鎮黨委請纓,要求加入攻堅戰的戰斗隊伍,該鎮黨委根據流動黨支部黨員大多是企業負責人及高管、人熟地熟的優勢,提出“駐外就業”脫貧新模式,充分發揮駐外流動黨支部的平臺作用,利用流動黨支部的人脈資源,創建“流動支部工作介紹所”,積極引導幫助有在外就業意向的貧困戶赴外就業,同時要求支部做好在外就業貧困戶幫扶服務工作,截止目前,該鎮西安、上海、杭州三個流動黨支部成功介紹57名貧困戶在外就業,取得了在外就業幫扶脫貧一批的良好效果。
黨建+陣地堡壘。在脫貧攻堅戰的戰線上,每一個村(社區)都是扶貧工作的戰場,每一個村(社區)黨總支(支部)辦公場所都是一個戰斗陣地堡壘,許嶺鎮黨委深刻認識到只有經營好陣地,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戰役,為打破部分村(社區)辦公場所破舊、無辦事資金的困局,該鎮加大資金投入整合,扎實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擴建活動,先后實施了滴露村、許嶺社區等12個村(社區)的“陣地堡壘”工程,打造出一批脫貧攻堅陣地樣板。同時該鎮還加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力度,積極創建“村企共建”模式,鼓勵民營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及資金優勢,參與村(社區)建設,盤活村級閑置資源,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切實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服務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實力。
黨建+隊伍帶動。扶貧先扶本,抓好黨員隊伍建設,發揮好黨員干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幫扶貧困戶的幫帶作用,是能否長效推進扶貧工作的關鍵。該鎮通過扎實有效推進“單位包村、干部包戶”扶貧幫扶工作,采取探訪民情、思想引導、生活關懷、幫扶帶動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不斷增強貧困戶致富的信心,帶動貧困戶脫貧。同時積極發揮黨員干部“信息傳聲筒”、“政策執行人”的特質,積極與各單位、企業協調銜接,通過知識培訓、政策扶持等措施,努力培養黨員致富能手,并培養成為村干部,不斷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集體,并抽調鎮12名班子成員擔任村(社區)扶貧工作隊隊長,切實提升村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打造強有力的扶貧工作隊伍,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