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韓賀彬 通訊員 吳婕 王德海) “今年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開展談話函詢261件次,輕處分552人,占處分總人數的81.9%,組織處理281人。重處分122人,占18.1%,移送司法機關46人,同比下降27%......”這是滁州市紀檢監察網公布的一組最新數據。數據體現成績,是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加大紀律審查工作力度所交出的“成績單”,也是堅持挺紀在前,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生動例證。
今年以來,滁州市準確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加大正風反腐、懲貪肅紀力度,又注重抓早抓小、挺紀在前運用,讓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成為全市紀檢監察工作新常態。
明確要求,強化責任,落實“四種形態”推動管黨治黨責任
“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僅需要紀委在紀律審查方面積極作為,更需要黨委在全面從嚴治黨中主動擔當,真正履行主體責任”。市紀委黨風室徐主任表示。該市在全省率先出臺落實“兩個責任”的實施意見,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考核、約談以及述廉述責和接受評議“三個辦法”,明確市委工作部門責任清單,壓實各級黨組織和“一把手”主體責任。5月,出臺《關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落實責任,強化保障。市委率先垂范,市委主要領導親自擔任市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反腐敗協調領導、巡察工作3個領導小組組長。各級紀檢監察部門把實踐“四種形態”作為深化“三轉”的方向,貫穿于監督執紀問責全過程,壓實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今年1-8月,對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的18人進行問責,其中縣處級3人,以嚴肅問責倒逼管黨治黨責任的落實。
抓早抓小,動輒則咎,把“四種形態”落實到監督執紀問責全過程
今年,市紀委對28批461人進行了點名道姓公開通報,相當一批案件是涉及公款旅游、公車私用、超標準公務接待等案件,涉及縣級黨員領導干部18人。
“對苗頭性、傾向性、一般性問題,及時發聲,把問題解決在萌芽和初始狀態,防止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充分體現嚴管厚愛。”市紀委副書記徐正玲表示,像這樣沖著紀律準繩去的例子,今年不僅是市紀委通報的新常態,更讓廣大黨員干部接受深刻的警示教育。
同時,紀律審查注重從“盯違法”向“盯違紀”轉變,發現苗頭及時提醒,觸犯紀律立即處理,在線索處置、紀律審查、執紀審理等各個環節,都以紀律為尺子衡量違紀行為,積極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線索處置環節,對線索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做到全覆蓋,強化對線索處置的監督,加大對談話函詢的再核查力度;紀律審查環節,將違反“六大紀律”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作為審查重點;在執紀審查環節,恰當運用批評教育、黨紀處分、組織調整等方式處理各類違紀行為。
尺度不變、力度不減,正風肅紀保持高壓態勢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是意味著‘反腐轉向、節奏放緩、力度減弱、處理放松’,而是立足于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是監督更嚴、執紀更嚴、問責更嚴,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信號。
今年以來全市處置反映問題線索2516件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79.6%,立案817起,增長60.8%,處分674人,增長72.8%。全市完成5輪、122個單位巡察,實現全市94個鄉鎮巡察全覆蓋,發現問題2900多個,移交問題線索881件,給予黨政紀處分338人,誡勉談話、通報批評310人。形成節奏不變、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的高壓態勢。
【責任編輯:萬宏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