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網站24日公布,經教育部黨組研究決定,對中國傳媒大學8名黨員領導干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進行通報,按照程序分別給予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其中,中國傳媒大學3名校領導:黨委書記陳文申、校長蘇志武、副校長呂志勝,分別受到了通報批評、免職等處分。除了這三名校領導之外,還有5名干部被處分:黨委校長辦公室主任姜納新、財務處處長劉湧、后勤處處長周哲、黨委校長辦公室行政科科長鐵俊及秘書科副科長陳瑩峰。
自八項規定實施以來,高校系統一次性處分3名校領導,較為少見。到底他們觸犯了哪些“硬杠杠”,導致加上主管財務、后勤和行政等距離校領導最近的5名干部“集體淪陷”?
一宗罪:漠視八項規定,頂風違紀
據媒體報道,早在去年10月底,教育部就曾派出巡視組進駐中國傳媒大學,展開了為期兩月的巡視。今年1月5日,巡視組向中國傳媒大學反饋問題時就曾指出:學校黨委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方案的落實工作不夠到位,學校領導的辦公用房、用車、秘書配備至今沒有整改到位。并特別強調,“現任校級領導干部辦公用房面積超標”。
而駐教育部紀檢組11月24日曬出的八項規定問題賬單表明,陳文申和蘇志武“一直違規超標使用公務車輛,長期違規占用下屬單位車輛”。
在中央三令五申強力執行、落實八項規定之后,類似的事件還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就真的叫人有點疑惑了。中央的八項規定不可謂不明,對各種違反八項規定的人員和事件的懲處不可謂不嚴,作為高校的"一把手"以及黨組成員,他們不收斂不收手,視黨紀國法為無物,頂風作案。我們不禁要問,他們的膽子從何而來?
二宗罪:“一把手”權力任性,帶動下屬共同違紀
中國傳媒大學官網顯示,該校領導班子共有10名成員,黨委書記陳文申排在第一位,其后是校長蘇志武。副校長共5名,呂志勝排在第三位。
各級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班子“一把手”,能否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不僅關系著部門、地方的運轉和發展,也直接決定“兩個主體責任”、全面從嚴治黨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一把手”如果不敢擔當,當老好人或者甩手掌柜,下面的人就容易胡作非為,“一把手”的存在就沒有意義。
領導干部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是“一把手”,就自認為上級的處理會有所放寬和顧慮。恰恰相反,對“一把手”更要從嚴問責。只有這樣,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壓力才能一級一級傳導到最基層。
三宗罪:陰奉陽違,說一套做一套
據媒體報道可以看出,陳文申等三番五次虛假匯報、陰奉陽違。
1月5日,陳文申和蘇志武出席反饋會,并表態發言稱“立行立改,抓好整改”。
4月,中國傳媒大學向教育部匯報巡視整改情況時稱,違規使用公車和超標使用辦公用房問題,都已整改完畢。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校長辦公室還曾于4月2日印發《關于催交校內公務用車的通知》,責令4月10日前上交公車,并提出逾期未上交公車的單位及負責人,將予以通報,并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八項規定實施馬上三年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各種腐敗現象得到有力遏制,黨風政風煥然一新,干部群眾一致給予肯定和擁護。在這樣的環境下,居然還敢抱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心態,實屬性質惡劣!
四宗罪:集體“舞弊”,出具虛假材料
據悉,此番駐教育部紀檢組在調查中國傳媒大學違反八項規定行為時,中國傳媒大學從校辦到財務處、后勤處,再到行政科、秘書科,集體“舞弊”,出具虛假材料試圖混淆視聽。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領導不以身作則甚至貪贓枉法,“身邊人”自然是近墨者黑。所以作為領導干部,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常擦拭“眼睛”,經常對自己的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察言觀色”,及時發現并阻止違紀違法的不良行為。
中國傳媒大學8位領導干部的“集體淪陷”也給黨員干部們提了一個醒:不管你膽子從何而來、有多大,也不管你隱藏的多么好,只要敢漠視黨紀國法,違反法律法規,等待你的將是黨紀國法嚴正的審判。(文/盧俊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