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11時,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鎮3名剛滿18歲的學生夏智坤、夏雨龍、葛圣同,來到蕪湖市鳩江區的長江無為大堤當志愿者,在防汛抗洪一線接受了一場特殊的“成人禮”。
夏智坤、夏雨龍、葛圣同都是2006年出生,同為肥東尚真中學的學生,今年6月剛參加完高考。
高考結束后,他們3人本打算約上同學外出旅游。7月1日,合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動員令,在鄉鎮征集年輕人前往無為大堤防汛抗洪。得知消息后,他們取消外出旅游計劃,與父母商量后,報名參加防汛抗洪。
這兩天高溫來襲,天氣悶熱,3人在堤壩上緊張地忙碌著。上堤8天來,他們積極參加巡堤查險、搬運貨物,每件工作都做得有板有眼。
身材瘦小的葛圣同,穿著略顯肥大的膠靴,與大家并排走在大堤的護坡上,用鐵鍬翻開雜草,查看有無管涌、滲漏現象。像這樣的巡邏,每隔3個小時就要進行一次,雖然全程只有兩公里多,但要仔細查看,來回一趟也需1個多小時。巡堤的日子很艱苦,尤其是夜間,草叢里經常會有蛇出沒。“我原來最怕蛇了,這幾天同大伙兒巡堤,見到的蛇多了,也就習慣了。”葛圣同一邊擦著汗,一邊笑著說。
除了這3名準大學生,堤壩上忙碌的人群中,還有年輕人王喆,去年9月從部隊退伍回鄉,現就讀于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暑假回來,王喆從電視上看到長江水位超過警戒線的新聞,二話沒說,就到社區報名參加無為大堤防汛抗洪。雖然是第一次參加防汛,但幾天下來,王喆嚴格要求自己,發揚部隊的優良作風,與民工一道巡堤查險,清障割草,經常累得滿頭大汗,卻沒叫一聲苦累。“退伍不褪色,為防汛出一分力,這是我應該做的。”王喆說。
堤壩上,汗水揮灑,青春飛揚。4個年輕人自上堤以來,每天都要走幾萬步,衣服不知被汗水浸濕了多少次。
“到這之后才發現,農村的年輕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在這里抗洪的,多是一些年紀較大的人。我們這批人過來之后,補充了新生力量。”夏智坤說。
在夏雨龍看來,參加防汛抗洪是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經歷,雖然很艱苦,但一定會堅持下去。“高考結束了,既可以錘煉自己,也可以貢獻一些力量。恰好剛過18歲生日,就當作自己的一個‘成人禮’吧。”夏雨龍在大堤上說。
據了解,與夏智坤他們一起從肥東縣來增援無為大堤的人員中,35歲以下的有74人,其中一半是社區干部,也有種糧大戶、農機手、貨車司機、健身教練、軟件工程師、建筑工人等。這個組合為長江抗洪一線注入了一股青春動力。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