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工會驛站,是無數戶外勞動者可以尋覓的一處“溫馨港灣”。在外奔波的人們推開驛站大門,就能瞬間驅散滿身疲憊。今年以來,我省持續推進工會驛站增能提質,把工會驛站打造成為服務職工的靚麗品牌,目前全省1.5萬家工會驛站全面開放,今年上半年累計服務戶外勞動者等群體765萬人次。
“以前跑長途,吃飯、喝水都得湊合,現在到了工會驛站,能吃上熱乎飯,心里踏實多了。”亳州市貨車司機李浩杰說起工會驛站連連點頭。“工會驛站就像我們的‘充電站’,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難了有人幫。有次我的電動車在路上爆了胎,急得團團轉,幸虧附近工會驛站里有維修工具,幾分鐘就搞定了。”亳州市快遞員趙毅回憶道。
休息飲水、熱飯充電、應急藥品等基本服務一應俱全,理發、小維修、針線包、雨具租借等貼心服務隨處可見,甚至還有法律援助指引、電瓶車充換電、一鍵入會等“進階服務”……一座座小驛站成為城市里的“溫暖坐標”,讓戶外勞動者感受到“家”的舒心。在亳州市,當地工會組織通過普查調研優化布局,確保“15分鐘服務圈”可及可達;在繁華商圈、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建設“最美驛站”。
工會驛站鎖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戶外工作者等群體,聚焦多元化需求。在不少驛站里,冰箱、微波爐、飲水機、雨傘、圖書報刊、便民箱是標配,休息充電區、閱讀學習區、權益維護區等給職工群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實現“冬可取暖、夏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一站式服務。全省實現加油站、沿街商超、戶外勞動者聚集區等地工會驛站全覆蓋,構建“15分鐘暖心服務圈”,讓戶外勞動者“抬腳即達”。
目前,全省工會驛站正從“納涼取暖、休憩飲水、避風遮雨”的“1.0版本”,逐步進階到運用智能化技術手段集“思想引領、就業幫扶、維權服務、技能培訓”等為一體的“2.0版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難以定時,工會驛站就提供24小時服務。全省各地工會積極探索工會驛站智慧服務新模式,打造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化驛站,確保驛站開放“不打烊”、服務“不斷電”。(記者 吳夢君)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