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今年是中國自貿試驗區設立十周年,也是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揭牌運行三周年。9月7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方旭介紹安徽省自貿試驗區三年來建設發展情況。
三年來,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初步實現了國家賦予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62項,其中21項為全國首創,6項經國務院及相關部委批準在全國復制推廣,7項入選商務部研究院《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23)》創新案例,提前兩年基本完成112項試點任務;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全省0.1%的面積,貢獻了全省約25%進出口、33%的實際使用外資、4%的新增市場主體、7%的稅收,高地效應加快彰顯,有力有效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貿易投資便利化,開放通道更加暢通
在全國首創新型易貨貿易、長三角特殊貨物一體化查驗新模式,實施“離港確認”“直提直裝”“無感通關”等試點。安徽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在全省占比從2020年成立初的約21%提高到2022年的25%,今年1-7月自貿試驗區實現出口849.2億元、同比增長18.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出口平均增幅17個百分點和5.9個百分點,帶動全省出口總量和增幅均歷史性躍居全國第9。利用外資占全省比重從2020年成立初的約28%提高到31%,今年1-7月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5倍,高于全國、全省261和228個百分點。
打造長江流域首個航運要素大市場,建設智慧口岸,探索內河港口數字化轉型,合肥、蕪湖等被納入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布局建設。中歐班列(合肥)累計發行超過3500列,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此外,全面實施外債模式調整等6項外匯管理改革舉措,為片區企業辦理外匯相關業務135.2億美元。推行科創企業信用票據融資新模式,創新信用貸、積分貸等評價機制,為85家科創企業融資2.6億元。發行長三角區域首單專精特新知識產權證券化(ABS)產品,已為32家創新主體融資3.9億元。
安徽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 方旭
勇攀科創高峰,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率先開展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與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創新,全國首創產業化經費股權投資改革試點,深化新型研發機構市場化改革,產業化經費投資超過8000萬元,帶動引進社會資本投資近20億元,孵化企業170家。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推行“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已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企業26家、轉化科技成果98項。設立全國首個城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提供真實應用的示范場景。
同時,創新生態迭代升級。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集聚深空探測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大科學裝置,打造科大硅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認知智能實驗室”等一批引領性科創平臺,涌現一批量子科技、細胞藥物研發等領域“高精尖”技術產品,累計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615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51家。
主導產業集聚壯大,產業平臺不斷強化
圍繞主導產業開放創新需求,推出集成電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4個產業的76項創新舉措,大力發展“十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汽車“首位產業”,著力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量子中心”等未來產業。設立總規模18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主題基金,積極探索“以投帶引”的招商引資模式。大力推廣“車芯協同”攻關模式,建設國內首個量子計算芯片聯合實驗室,落戶中電科汽車芯片技術發展研究中心華東應用創新中心、全球首個汽車數字化涂料色彩實驗室,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今年1-7月,在安徽自貿試驗區的帶動下,全省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新三樣”出口253.3億元、增長46.4%,拉動全省出口增長3.0個百分點。
產業平臺不斷強化。大眾集團全球第二大的技術研發中心落戶合肥片區,發揮智能網聯汽車及應用標委會、蕪湖智能網聯產業研究院、機器人產業聯盟等平臺作用,協同打造長三角汽車產業鏈生態,推進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全面發展。創建智能語音、玻璃新材料兩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總量居全國第3。全球10%筆記本電腦、全國20%的自主品牌汽車整車出口、全國65%智能語音產值都來自于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
優化營商環境,夯實聯動新高地
開展行政審批“極簡化”試點,做到同類事項平均承諾辦理時限全國最短。加快推進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等改革,審批周期壓縮到5個工作日。創新一份“信用報告”代替多張上市“合規證明”,辦理時限壓縮至3天。全國首創企業開辦涉稅業務“一網集成”,企業全流程辦理僅需1.5小時。推動全面落實“證照分離”改革,實施自貿試驗區版54項便利化舉措,探索推出企業開辦“一業一證一碼”“證照并銷”等市場準入、準營、退出的全流程改革措施,“一照通”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平均壓縮85%以上。法治化營商環境公平公正,頒布實施《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制定實施自貿試驗區賦權特別清單260項。
省內聯動有力有效,分兩批設立13個聯動創新區,承接省級賦權事項190項,探索形成“區域評估”機制、林業碳匯路徑、出境竹木草制品檢疫監管模式等14項創新成果,輻射帶動安徽全域改革開放。省外協作走深走實,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探索長三角“雙創券”通用通兌模式,減少企業購買科技中介服務50%成本。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協同執法機制,完成長三角區域排污許可“一網通辦”“跨省通辦”改革,實現排污許可電子證照化。組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推出5項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