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生物混合機器人問世,其能在光刺激下以不同速度實現爬行。這項研究揭示出神經信號與肌肉驅動之間的內在關聯,也意味著神經元有望成為控制復雜生物混合系統極具潛力的“生物控制器”。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機器人》上。
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西北大學等機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此次構建了一個集成骨骼肌與運動神經元的系統,二者被共同培育在一種水凝膠支架上,并通過神經肌肉連接實現功能整合。該連接可通過無線光遺傳學技術進行精準控制,使研究人員能夠遠程激活或調節機器的運動行為。
該機器人的結構設計巧妙,配備一條短腿和一條長腿,其運動機制依賴于肌肉的周期性收縮與舒張。當肌肉收縮時,兩條腿向彼此靠攏;當肌肉放松時,它們則重新分離。由于短腿在形變過程中彎曲程度更大,這種不對稱的運動模式促使機器人整體向長腿一側持續爬行。團隊通過在系統中植入單個或雙神經組織簇,制造出不同類型的爬行裝置,并利用實驗與模擬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分析了其機械行為特征。
研究發現,這些生物混合爬行機器人不僅表現出自發的肌肉抽搐,還能通過外部光刺激精確啟動或調控運動。部分裝置在光遺傳學激活后開始爬行,甚至在光照停止后仍能維持一段時間的自主移動,顯示出一定的持續性和記憶性神經活動。
引人注目的是,當光刺激頻率升高時,某些裝置的爬行速度反而減慢,表明神經元的響應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受到復雜神經網絡動態的調控。這種現象可能與神經元之間的同步性變化或興奮-抑制平衡的調整密切相關。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