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新時代以來,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步伐大大加快,兩者互動深化、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不斷發展,黨的創新理論也隨之不斷豐富發展,同時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也不斷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明確理論創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在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加深了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創造性回答了“什么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怎樣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課題,為繼續推進理論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識論與方法論相統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論述,深刻系統掌握新時代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和科學方法。
堅持守正創新,做到堅持和發展的有機統一
這是推進理論創新的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這一重要論斷,賦予了黨的思想路線以新的時代內涵,為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提供了科學方法,也為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到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是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一條基本經驗。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同時號召“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新時代實際和理論創新要求反復強調這條基本經驗,強調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立黨立國、興黨興國之本不動搖,堅持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停步,“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更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堅持守正創新這一重大原則,必須貫徹到治國理政各領域,推動改革發展全過程,從而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首先要始終堅守理論創新的魂和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也是為了更好堅守這個魂和根。”同時,在堅守黨的理論創新的魂和根的前提下,堅決反對封閉、僵化和保守。“守正就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但不是刻舟求劍,還要往前發展、與時俱進,否則就是僵化的、陳舊的、過時的。”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守正就是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同時,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在深化改革中堅持守正創新,就是改革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同時要敢于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總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是我們黨推進理論創新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基本遵循。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及時科學回答時代新課題
這是推進理論創新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理論創新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內的空想,必須堅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用實踐來實現真理、檢驗真理。”要立足時代實踐,反映時代聲音,回答時代課題,并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將其凝結成時代的思想精華,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
馬克思說過,“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始終保持強大生命力,就在于在不同時代能夠準確把握并科學回答時代課題,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都是通過思考和回答時代課題來推進理論創新的。”縱觀近180年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是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他們科學回答了“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列寧處于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科學回答了“帝國主義向何處去、無產階級革命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創立了列寧主義。毛澤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科學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領導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成立新中國,并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這個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時代課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這一偉大思想在回答新的時代課題中形成,又在繼續回答新的時代課題中豐富發展。在兩個大局加速演進并深度互動的時代背景下,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涌現了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我們提出的新考題比過去更復雜、更難,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交答案”。唯有持續回答時代新課題,準確把握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認清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沿革和實踐要求,才能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堅持“兩個結合”,不斷賦予科學理論以鮮活內容和中國特色
這是推進理論創新的必然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始終堅持“兩個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會更加全面徹底,黨的創新理論就會不斷豐富其科學內涵,就會更具鮮明特色和民族形式,就會不斷獲得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兩個結合”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內在邏輯,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達到新的思想高度和歷史高度。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中國具體實際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現實的實際,即現實國情和實際條件;二是中國歷史的實際,即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同時,現實的實際與歷史的實際又是有機聯系、密不可分的。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秀傳統的繼承者,把這一切優秀傳統看成和自己血肉相連的東西,而且將繼續加以發揚光大”,“要使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這一運動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思想上的創造才能,一如他們在革命實踐上的創造才能”。這一重大論斷,表明我們黨不僅始終致力于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結合,而且將其作為思想上和實踐上同等重要、密切結合的偉大“運動”來強調。這實際上就是今天“兩個結合”重要論斷的初期表達,是當時中國共產黨人對推進黨的理論創新規律性認識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時代高度明確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這一重要論述與前者有著高度的內在一致和貫穿的歷史承繼,其思想精髓和實踐要求就集中體現在我們黨在新時代創造性提出的“兩個結合”中。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典范和最新成果,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歷史特色、文化特色。從實踐創造的意義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第一個結合”是根本性決定性的,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實際鮮活的時代要求、實踐內容和現實基礎,“第二個結合”是創新性拓展性的,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文化根基和歷史基礎。從理論創造的意義上看,“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就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偉大思想既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標識性代表性理論形態,也是最集中、最有力地體現文化主體性的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從文明創造的意義上看,“結合”以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總之,只有始終堅持“兩個結合”,才能持續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文化創新,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運用“六個必須堅持”,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這是推進理論創新最根本的科學方法。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構成相互聯系、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精髓要義,是其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是指導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金鑰匙”。只有準確把握包括“六個必須堅持”在內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更好領會這一思想的精髓要義,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對頭,認識問題才站得高,分析問題才看得深,開展工作也才能把得準”。
“六個必須堅持”是在新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創造性運用和豐富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石。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和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和鮮明標志。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確立對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發展具有根本性意義,是貫穿馬克思主義各領域各方面的一條紅線,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聯結和理論基石。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觀點,事物普遍聯系和矛盾運動的觀點,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觀點,認識與實踐辯證關系的觀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人類交往和世界歷史的觀點,等等,成為各時代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掌握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六個必須堅持”形成一個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整體,極大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群眾觀、階級觀、發展觀、矛盾觀等立場觀點方法,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各領域各方面。這一偉大思想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新時代中國之“的”,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研究解決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重大問題,是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范。
“六個必須堅持”既是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的“總鑰匙”,也是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一方面,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領會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從而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把握規律,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另一方面,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首先就要把握好運用好“六個必須堅持”的原則方法,從而更自覺地做到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際的結合,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
推進體系化學理化,不斷豐富完善科學理論體系
這是推進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豐富拓展并不斷體系化、學理化的過程。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必然要求以深刻的學理揭示其真理性,以完備的體系論證其科學性,使科學理論具有普遍的基本原理性、高度的內在統一性、貫通的深刻邏輯性、完備的理論嚴整性。這就要求不斷深化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闡釋,既要把握理論體系的整體形態、內在邏輯和有機構成,也要把握其各構成因素和組成部分的邏輯關系和有機聯系,從而賦予科學理論以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和系統完備的科學體系。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從馬克思主義誕生至今已有近180年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依然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思想的強大思想武器,也依然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
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是在把握時代趨勢、著眼現實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中,不斷將有效經驗上升為規律性認識并形成內在統一、系統完備的思想體系的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的:“黨的理論創新過程是一個總結經驗、探求未知、發現真理的過程,就是一個把握事物之間內在聯系、揭示客觀規律、預見事物發展必然趨勢的過程,由此形成的理論成果自然是一個科學系統、邏輯嚴密、有機統一的整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并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緊緊圍繞新時代重大時代課題和實踐問題,勇于理論探索和理論創造,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從而形成了科學的理論體系。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包括“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等主要內容,貫穿著以“六個必須堅持”為根本遵循的世界觀方法論,形成了各領域的思想體系。總的看,這一思想形成了以世界觀方法論為精髓要義和理論基石、以主要內容為核心理念和基本方略、以各領域思想為具體構成和組成部分的科學系統、內涵豐富、邏輯嚴密、有機統一的科學體系,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最豐富最完備、具有旗幟性里程碑意義的偉大思想體系。
恩格斯說過:“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這一偉大思想,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發展到了新高度,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發展到了新高度,把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發展到了新高度。同時,這一偉大思想又內在具有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科學體系,必將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完善,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指引中國、引領世界、塑造未來,譜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慶市協同研究基地主任)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