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辟闡述了實現民族復興歷史偉業賦予高校的戰略使命,是推動高等教育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的全局性號令,是激勵高校師生愛黨報國的根本性指引。高校要抓好思政理論課、哲學社會科學和相應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實際行動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發揮思政理論課鑄魂育人作用。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用好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進一步提高對于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解釋力,不斷增強學術影響力、解釋力、吸引力,將高水平理論成果和黨的最新理論、實踐經驗高質量運用到教書育人實踐,切實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始終用遠大的志向、強大的理想信念引領青年學生不懈奮斗,用鮮活的實踐偉力、深厚的內涵底蘊錘煉青年學生意志品格,用扎實的理論功底、科學的方法途徑增強青年學生前進動能。二要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利用好新型信息技術手段,針對青年學生思想和認知特點,深入開展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扎實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課堂內外相結合、網上網下相結合,不斷增強思政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效果。三要深度挖掘各學科各學段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統籌解決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互補關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要在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學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青年學生,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青年學生,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之中。
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實現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切實增強做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發揮馬克思主義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引領作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二要推進科研組織、科研方法創新,繼續發揮有組織科研的引導作用,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適應學科交叉融合滲透的發展趨勢,以重大基礎性、整體性、交叉性問題為導向,匯聚不同學科視野,形成集合優勢,培育新的學科生長點,進一步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科學性、準確性和預測性,增強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和社會重大問題的能力。三要改革科研評價制度,強化促進創新能力與研究質量提升的鮮明導向,進一步增強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與權威性、公正性與公信力,激勵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引領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真正胸懷大局,堅持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在研究和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育教師隊伍。一要堅持黨的領導,進一步強化學校人才隊伍建設頂層設計,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各教學單位協調聯動的工作大格局,明確“引進與培育并重、師德與業務并進、教學與科研并舉”的人才發展思路,依據學科整體發展目標和不同專業學科特點,按照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實際需求,造就一支思想素質好、學術水平高、攻關能力強的高水平人才梯隊。二要深化考核和評價改革,科學設置人才崗位,將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績、在科學研究中取得成果的影響和價值作為最主要的考核因素,并從社會服務等多個維度考察教師對團隊和集體的貢獻,不再簡單以論文數、項目數、專利數、經費數等作為考核依據,以鮮明的價值導向將廣大教師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匯聚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科發展的整體目標上來。三要持續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堅持從師資引進“第一道關”抓起,實現師德師風建設與學術相結合、與團隊相結合、與個人未來發展相結合,引導廣大教師切實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周 慧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