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安徽理論界

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

來源:安徽日報2024-02-27作者: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4年安徽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重點難點仍在農業農村。我們要準確把握“三農”工作新的歷史方位,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奮力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為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譜寫更加壯麗的安徽篇章作出“三農”更大貢獻。

抓好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頭等大事

安徽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5個糧食凈調出省之一,是全國南方唯一糧食凈調出省,每年調出糧食200億斤左右。2023年,我省糧食產量、播種面積再創歷史新高,總產830.16億斤,連續7年站穩800億斤臺階,以占全國4.3%的耕地,生產了全國6%的糧食,為豐盈“大國糧倉”持續貢獻安徽力量。站在高基數、高起點上,必須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水利建設,突出強調壓緊壓實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高質量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打造好長三角乃至全國重要的“糧袋子”“菜籃子”“大廚房”。在糧食生產方面,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位,穩面積、提單產、優品質、減損耗,全力打造“千億斤江淮糧倉”,推動糧食產量邁上新臺階。在農產品穩產保供方面,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穩步發展千億級綠色食品肉牛產業;發揮“穩糧增效、稻漁互促、生態環保”等特色優勢,因地制宜,規范有序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著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加強糧食、肉類、水產、蔬菜、水果等各類農產品有效供給,為保障國家重要農產品安全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作出安徽貢獻。

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大文章

促進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我省地處南北過渡地帶,由于地理、氣候、生態資源多樣,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以及一批具有獨特品種、特殊品質、特定區域的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既要按照“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的理念,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大糧倉、大肉庫、大廚房”,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又要做好更多“小而精、特而美”的“土特產”文章,大力發展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手工業等,因地制宜培育鄉土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質量效益較高、利益聯結緊密的鄉村特色產業。以《“十四五”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實施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培育行動》為指引,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以滬蘇浙為“主戰場”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在優質糧油、綠色果蔬、徽派預制菜、休閑食品等領域打造一批頭部企業,逐步形成綠色食品產業“領軍企業”“成長企業”和“雛鷹企業”梯次發展格局,打造在全國有牽引力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大型企業集團,培育壯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帶動區域農業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要效益。

把農業科技擺在突出重要位置上

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必須向科技要增量、挖潛能、拓邊界。應深化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合作,從技術創新源頭和全產業鏈發力,加快推進制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一個以農業產業為載體、以科學技術為依托的農業產業生態新體系,讓科技創新不斷賦能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健全多學科跨單位的科企聯合育種攻關協作機制,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鑒定利用,挖掘重大價值基因,培育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端良種良畜產品和突破性新品種;強化土壤保育與地力提升、水肥資源高效利用、耕地污染修復等科技創新;強化農業生物安全研究,系統開展農作物病蟲草害、畜禽疫病、微生物耐藥性、生物技術環境安全等風險因素的監測預警、快速檢測、綜合防控和戰略研究;強化農機裝備補短板,聚焦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等農機裝備研發,構建適應我省農情的農機裝備體系;加強院企、校企聯合和合作,開展農產品的營養成分、功能成分、活性物質等多維品質評價,強力推動精深加工能力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和副產品綜合利用,助力打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高地。應創造條件,促進農業科技創新鏈上下游成員協同合作,構建研發與商業化之間的橋梁,實現技術與市場精準對接、高效迭代,形成技術研發、應用和商業回報的良性反饋和循環,從而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當前農業呈現多產業融合的狀態,從長遠角度講,需要構建一種開放、大格局、多層次人才體系。面對農業頂尖人才資源短缺的突出問題,必須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擁有頂尖科研水平、作風絕對過硬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難題,不斷引領我省農業綜合創新能力攀登高峰。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快補齊農技人員缺口,加強農技人員素質培訓,鞏固提升科技特派員“一對一”服務行政村實效,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進千萬農民家”。整合利用多方優質科教資源,建立以農廣校、涉農院校、農業推廣機構、農業科研院所為主體,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及社會培訓機構等廣泛參與的多元化培育體系,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素養,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示范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要在持續培育和發展農業科技成果研發隊伍、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隊伍、農業科技成果應用隊伍的基礎上,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產學研、農科教一體化,有效激發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活力,持續地育才引才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確?!敖鹱炙汀鞭r業科研力量的永久持續強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孔令聰 作者系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振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在线观看| 国产肝交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性xxxx禁忌|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高high肉文|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宅男噜噜噜66|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小猪视频免费网|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完整版|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欧洲美女与动zozo|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亚洲色大情网站www| 男彩虹用的app小蓝|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 美国十次狠狠色综合av|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阿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91成人免费版|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日韩一区二三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区|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96xxxxx日本人| 国产黄在线观看免费观看不卡 | 手机看片1024旧版| 丰满多毛的陰户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看看屋在线看看电影|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 白嫩光屁股bbbbbbbbb|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