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開放姿態,做好跨地域、跨行業等協同服務,有利于激活創新發展的動能、匯聚共贏發展的合力
在協同上出巧思、用巧勁,精準發力、精細施策,就能更多更好地釋放“1+1>2”的倍增效應,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周末到其他城市看演唱會,擔心買不到返程車票怎么辦?這個夏天,鐵路部門聚焦“演唱會經濟”這一消費新業態,創新推出“歌迷專列”。比如,近日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加開3趟夜間“歌迷專列”,精準匹配北京、上海、成都等主要客源地歌迷返程需求。
演唱會紅火,折射經濟活力足。《2024大型營業性演出市場趨勢及特點分析》報告顯示,大型演唱會跨城觀演占比64.2%,大型音樂節這一比例為62.2%。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有時候看完一場,又馬不停蹄搭乘高鐵或飛機趕往下一個目的地。跨城趕場看演唱會的快樂,與日益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不斷提速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密不可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如果說打造互聯互通的交通網屬于硬件建設,那么統一的市場基礎制度、高效協同的服務就是“軟聯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硬”與“軟”,讓設施連接更加高效、跨界服務更加流暢,就能不斷升級消費體驗,持續激發消費活力。
科技賦能為打破物理阻隔提供利器。比如,很多跨城游客發現,常住城市辦理的交通卡換了地方依然管用。截至今年5月,全國已有33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760個縣級行政區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覆蓋公交、軌道、輪渡等多種交通方式。更加便捷、綠色、高效的出行服務,正得益于全國交通一卡通數據交換和結算平臺的搭建。
開放為做大市場蛋糕拓寬空間。除了“一卡通”,還有“一碼通”。“樂游京津冀一碼通”上線三地景區、酒店民宿和旅行社等文旅企業近3000家,注冊用戶超400萬人,“上午故宮看展、下午海河游船、晚上長城夜游”成為現實。保持開放姿態,做好跨地域、跨行業等協同服務,有利于激活創新發展的動能、匯聚共贏發展的合力。
樹立大局意識才能強化協同之勢。不同地域間的要素流通,不僅有虹吸效應,也有輻射效應,攜手共進才能邁向更高發展層級。自2023年起,安徽六安連續3年在上海舉辦“皋品入滬”活動,讓“大別山的味道”圈粉滬上居民,也推動更多合作項目落地。“大別山牽手黃浦江”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動注腳。跨出自己的小天地,融入發展的大格局,市場“資源池”會越聚越大,發展之路能越走越寬。
持續放大協同之效,要義在精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越是向縱深推進,越要做好精細文章,從企業和消費者的動態需求出發破堵點、解難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改善消費環境。廣東中山崖口村,2025年上半年游客數量超300萬人,僅停車收入就超200萬元,深中通道的溢出效應可見一斑。近期,中山還針對游客推出消費券,每逢周五、周六,自駕經深中通道到中山,就能把消費券禮包收入囊中。在協同上出巧思、用巧勁,精準發力、精細施策,就能更多更好地釋放“1+1>2”的倍增效應,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期流行的不只是“跨城打卡”,“跨國打卡”也迎來“暑期檔”,入境游保持高熱度。在開放協作中,一個不被高山大海阻隔、不因行政區劃而分割的超大市場,正在收獲澎湃活力、不竭動力,也必將在合作共贏中展現更大魅力,形成更強磁場。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8日 05 版)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