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8月9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梅雨期,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遭受暴雨洪澇災害,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造成較為嚴重影響。災害發生后,我省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受災群眾救助工作,目前累計救助28.6萬名受災群眾,已投入生活類救災資金和物資折款共計1.86億元。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白中華介紹,省應急管理廳會同財政部門爭取中央受災群眾救助資金1.92億元,爭取中央救災物資2.6萬件;下撥省級受災群眾救助資金500萬元、省級救災物資26355件。各地已投入生活類救災資金和物資折款共計1.86億元,其中方便食品5.26萬箱,礦泉水9.55萬箱,衣被、折疊床、應急包等救災物資6.8萬件,累計救助28.6萬人。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白中華
對于經過應急部門緊急救助后基本生活仍存在問題的受災群眾,將其納入到社會救助和幫扶范疇,民政部門按照“先行救助”規定,為1367人發放臨時救助金87.68萬元,為158人提供物資救助;鄉村振興部門全面摸清農戶因災返貧致貧風險情況,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及時納入監測對象統一管理,制定針對性幫扶措施。
圍繞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臨時住所、有病能醫治的“五有”目標,各地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保障轉移群眾住宿,鼓勵他們投親靠友,確需政府幫助的群眾,采取在村部、學校等地設立集中安置點進行安置。據統計,全省累計設置集中安置點1534個、安置6.9萬人,單日最多設置集中安置點819個、安置1.3萬人。安置點由所在地政府負責管理,成立由鄉鎮、村組干部組成的領導小組,配備醫療、防疫等專業人員和常備、急救藥品,并做好安置點衛生防疫工作。各地不斷提升安置點服務質量,既注重入住人員的飲食、居住等面上保障,又聚焦特殊群體的生理、心理等個性需求,確保轉移群眾住得安心。
此外,省減災救災辦及時啟動省級救災三級應急響應,指導支持受災地區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受災群眾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強化部門聯動,凝聚工作合力,落細落實受災群眾救助各項工作。各級應急部門累計組織各地1051個工作組深入鄉村一線查災核災,全面摸清災情底數,協助開展群眾轉移安置等工作。省應急管理廳建立受災群眾救助工作臺賬,實行日調度機制,實時掌握各地救助工作開展情況。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跟蹤受災群眾家庭生活情況,強化救助政策銜接,切實保障好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加快推動因災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確保受災群眾早日搬入新居,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白中華說。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