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4日消息(記者邢斯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人民銀行13日發布的2024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我國金融總量增速高于名義GDP增速,總體保持合理增長。7月末,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等增速穩中有升,貸款增長基本穩定,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8月13日,人民銀行發布最新金融數據,截至7月末,反映貨幣供給情況的廣義貨幣(M2)余額303.31萬億元,增速穩中有升,同比增長6.3%;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95.72萬億元,同比增長8.2%,兩項數據均比上月高0.1個百分點。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51.11萬億元,同比增長8.7%。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7月金融總量增長基本穩定,月末增速與上月基本相當,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高于上半年名義GDP增速,7月我國政府債券凈融資約7000億元,同比多約2900億元,有力支撐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反映金融持續發力支持實體經濟。
7月新增貸款中票據增長較多,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表內票據是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票據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動性好。隨著票據利率下行,中小企業通過票據融資的成本也會相應降低,也可以激發融資需求。
數據顯示,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7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普惠小微等以上貸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田利輝:金融支持質效是明顯提升的。前期政策效果還在逐步顯現,將帶動有效需求復蘇回升。未來經濟循環會更加順暢,也將創造出新的有效融資需求。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