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6日上午在浙江烏鎮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記者發現,習近平在演講中引用了《道德經》《周易》和《墨子》里的文言名句,還即興發揮了一把。(《新京報》12月16日)
今天在“烏鎮聲音”上,習近平總書記以中國“古典名句”發出“中國聲音”:首先用“雞犬之聲相聞”來形容互聯網把世界變成地球村,改變了人們“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在提到促進開放合作的原則時,習近平表示,“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語出戰國墨翟的《墨子?兼愛上》,在演講結尾,習近平說,“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這句話出自《周易》中的益卦。可見中國古典文化的深厚,也顯示出中國與鄰為伴,做朋友而不是做對立面。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讓中國古典文化再次展現在國際平臺上,充分讓世界了解中國在網絡領域只做朋友不做敵人。從講話中我們可以發現,習總書記充分發揮中華文化的底蘊,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強人:
一是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可以說,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習近平在講話中巧妙地化用了《道德經》中的這一典故,來描繪互聯網的巨大作用。如果世界互聯網治理如果不能達成共識,老百姓享受到的福利就會打折扣。
二是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推動互聯網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以互聯網治理推動全球治理,是習近平烏鎮講話的核心內容。過去所說的“管理”是需要一個權威機構從上而下地指示去辦,而“治理”則是世界各國商量著來,是多元共治、協同治理。習總書記說“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意思是就是要變通趨時,把握時機,做出適于時代需要的判斷和選擇。不能國家與國家互相攻擊,這樣世界互聯網將會出現混亂,多美國等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沒有任何好處。
其實,世界互聯網中深受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傷害的中國,中國非常渴望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也深知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對于世界互聯網發展至關重要。在“烏鎮聲音習”里,習總書記不僅溫和地提出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大國對當前由西方國家主導的互聯網舊體系、秩序進行變革的訴求,還高瞻遠矚地給出了符合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的變革原則和主張。習主席正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們答案。”這表明了中國一心想和世界互聯網加強聯系,而不是對立,更不是互斗,給美國等互聯網強國釋放出中國的善意,憑借中國“古典文化”以禮服人。
今天“烏鎮聲音”已傳遍世界,世界也在矚目“中國聲音”。正是中國帶著最大的誠意和善意的主張,邀請世界各國人民來到積淀著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美麗古鎮,共謀世界“互聯網 ”戰略的布局大計,共畫世界互聯網健康發展的美好藍圖。總而言之,“烏鎮聲音”耐人尋味的背后是中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享共治共榮的精神,下一步我們期待“烏鎮聲音”成為世界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和終極目標。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