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書店、“有戲安徽”、豚寶寶妙趣盒、華米智能手環……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文化創新融合發展,加快企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出一大批群眾歡迎的文化消費智能終端產品和服務。在即將舉行的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上,我省將集中展示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興業態、數字文化創意發展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特色精品,充分展現新時代“文化皖軍”的新形象。
強筋健骨鑄造文化實力
監測心血管健康的健康手環、實現“揮手支付”的龍米手環、支持鐵人三項運動的智能運動手表……這些深受健身運動群體追捧的“黑科技”產品,誕生于一家名為華米科技的文化企業。截至2017年底,小米手環總出貨量突破4500萬只,由華米科技研發的小米運動和米動健康App注冊用戶超過5600萬。今年2月,華米科技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小米生態鏈首家在美上市企業,也是在紐交所敲鐘的首家皖企。
繁榮文化產業,離不開一批骨干文化企業的帶動和支撐。據省統計局統計,2017年,我省2354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31億元,同比增長12.7%,比全國、中部分別高出1.9個和1.6個百分點。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上,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再次成功入圍,比上年晉升73位,是連續2年唯一入選的出版發行企業;在“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上,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安徽出版集團繼續上榜。
大型省屬文化企業成長壯大的同時,我省民營文化企業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日前,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共同開展的“2017年度安徽民營文化企業100強”推選結果揭曉,科大訊飛、蕪湖方特、再芬黃梅、禾泉農莊等一大批明星企業上榜。省委宣傳部文化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入圍100強的民營文化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合計302.43億元,利潤總額37.65億元,凈資產238.41億元,其中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72家。”作為中國最大的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科大訊飛已占有中文語音技術市場70%以上的份額,兩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
創新融合彰顯文化自信
5月7日晚,由安徽樂團打造的大型原創交響音樂會《渡江·1949》在安徽藝術劇場上演,為觀眾獻上具有徽風皖韻的民歌組曲以及澎湃激昂的史詩交響。同時,在電視端安徽超清iTV和安廣網絡上,在PC端安徽戲劇網和中安在線上,在移動端聚寶盆和手機iTV上,“有戲安徽”專區為劇場之外的觀眾進行同步直播。現代技術與傳統藝術的融合,為地方戲曲傳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我省文化企業持續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集中推出一大批中國首創、世界一流的文化消費智能終端產品和服務,不斷增加百姓文化消費的選項。作為國內唯一的新一代幼教全媒體產品,“豚寶寶”系列教材課程實現“玩中學、學中玩”,目前已在18個省85個城市建立銷售服務網點。去年7月,全球首家共享書店在新華書店合肥三孝口店落戶,當年底即在全國成功推廣布局25家,贏得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
隨著我省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產業的帶動和關聯效應日益突出,“文化+科技”“文化+互聯網”“文化+旅游”……跨界融合成為我省文化產業一道亮麗風景。安徽日報數字閱報機、融媒文化全景安徽“VR閱讀”、阿爾法蛋陪護機器人……在即將舉行的深圳文博會上,安徽展團41家企業將推出50個項目,展示近年來我省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和新型文化業態的最新成果。
勇闖海外展示文化魅力
日前,商務部等5部委公布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目錄,我省安徽華文國際經貿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等15家文化企業,以及“中華文化南亞綜合推廣平臺”“一帶一路”童書互譯工程等4個項目入選,并將享受國家在資金、金融、出口便利化等方面的支持。
我省文化企業堅定文化自信,依托“一帶一路”布局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徽風皖韻的種子不斷播向五湖四海。目前,我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安徽發行集團投資建設的“來買網”“來買書城”兩大海外電子商務平臺,業務范圍覆蓋歐洲、美國、日本、印尼、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集圖書、文房四寶、工藝品、各國特色產品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在去年第2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安徽展團與國外出版機構簽署版權輸出與合作協議517項,實現全國省份版權輸出排名“十連冠”。
深圳文博會是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大型文化會展,也是安徽文化企業推動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在2017年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上,我省向中外客商集中推介267個文化產業重點招商項目,最終與125家客商達成采購或投資意向,簽約金額約6.04億元,簽約金額較上年增加133.2%。同時,33個投融資項目入選《2017中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手冊》,入選項目數與甘肅省并列全國第一。
【責任編輯:史洪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