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上海京劇“四大舞臺”之一的中國大戲院,前天正式宣布將于6月盛裝回歸。這個曾經名角薈萃、歷盡風雨鉛華的大舞臺今日修舊如初,將由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田沁鑫擔任藝術總監,并與上戲青年劇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劇團的實踐基地。
中國大戲院是一座88歲的老劇場,地處黃浦區環人民廣場演藝活力區,緊鄰人民廣場和南京路步行街,始建于1930年,厲慧良、馬連良、梅蘭芳、孟小冬、李玉茹、周信芳等眾多京劇名角都曾在這里登臺獻藝,留下一段戲史佳話。此次中國大戲院的修繕特邀英國專業劇場設計公司RHWL與中方設計團隊聯合設計,歷經六年打磨。
據悉,在建筑結構方面,大戲院參照上世紀30年代初建時的設計,恢復三層觀眾廳的格局。在室內設計上,最為美輪美奐的當屬劇場觀眾廳穹頂,中心錯落有致的兩層共32瓣花瓣組成了一朵盛開的蓮花,在燈光的烘托下,高浮雕蓮花紋光影透疊,層次分明而又工整細膩。三層觀眾席和878個座位也達到了中等專業劇場規模。
未來,這里不僅將成為田沁鑫導演作品的上海首演地,此次的開幕演出季更是匯聚了名劇名團名導。據悉,將有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及中國等國家的17部劇目,共50余場演出從6月一直持續到9月底。其中包括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小說改編的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意大利意象派導演羅密歐·卡斯特魯奇的作品《不可自理的生活》,美國普利策戲劇獎獲獎作品《恥》,日本靜岡縣舞臺藝術中心根據卡夫卡經典小說改編的《變形記》,紐約時報劇評人優選劇目《西方社會》,以及德國戲劇“夢之隊”——柏林邵賓納劇院制作、托馬斯·奧斯特瑪雅導演的《海達·高布樂》,山羊之歌劇團制作的《評價哈姆雷特》,獲得羅基什基斯立陶宛專業戲劇最佳表演獎的《不是我生的》等劇目,其中多部劇目是亞洲首演或中國首秀。
此外,還有史依弘工作室及上海京劇院交響樂團打造的中國首部室內樂版京劇《霸王別姬》,“余脈相傳”王珮瑜京劇骨子老戲展演,陶身體劇場作品《4》《5》,王亞彬導演、編舞的舞劇《青衣》以及田沁鑫編劇、導演的話劇《狂飆》等國內演出。
演出的同時,戲院將依托田沁鑫導演在業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圍繞演出舉辦不少于20場的相關衍生活動,包括演后談、演前導賞、藝術課堂、表演工作坊等。
【責任編輯:史洪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