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第七屆(2014-2017)魯迅文學獎獲獎名單揭曉,由省作協推薦的我省著名詩人陳先發詩集《九章》榮獲本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這是安徽作家在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以后22年來再次榮獲該項文學大獎。同時,我省80后作家胡竹峰憑借散文集《中國文章》入選魯迅文學獎散文獎提名。
這次成績的取得,是安徽文藝界在省委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的具體實踐,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者“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行動,也是創新型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成果。
陳先發△
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是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與茅盾文學獎等并列的國家級重大文學獎項,原每三年評選一次。從2014年起,調整為每四年評選一次,每屆評選優秀中篇小說、優秀短篇小說、優秀報告文學、優秀詩歌、優秀散文雜文、優秀理論評論、優秀文學翻譯等7個類別各5部作品,共計35個。
陳先發詩集《九章》
《九章》是陳先發最近三年的作品集成。全書包含16組九章作品。“九章”這種當代詩歌寫作的獨特形式,是陳先發近年創寫的一種全新體例,充滿了鮮明的個人風格。每組由獨立的9首短詩構成,9首之間內在氣息上相互融通、主旨與結構上呼應連接、語調語速上時馳時緩,構成一個有機而通邃的整體。這些九章,有的承襲了古漢詩的行吟主題,如《敬亭假托兼懷謝眺九章》《入洞庭九章》等,有的則充滿哲思意味,如《不可說九章》《黃鐘入室九章》等。這些九章,狀物與玄思融于一爐,本土氣質與現代語言技藝共同發酵,迸發出強悍的藝術表現力。
九章系列作品近年在國內外詩界和讀者中的影響力日漸增強。《詩刊》《十月》《詩歌月刊》等多種主力刊物,陸續以頭條形式推出其中選章。其中“頌九章”獲得中國作協和詩刊社頒發的首屆陳子昂詩歌獎。國際翻譯界大名鼎鼎的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文學交流雜志、《人民文學》的意大利文版、英文版等,多次推出九章作品翻譯專輯。《九章》英文版,已由哈佛大學梁楓博士譯成,即將出版。本書出版后短時間內,迅速登上較權威的一些讀書榜章。2018年3月,本書入選“花地文學榜”,評論家藍海在《羊城晚報》發表的推薦文章中寫道:“在《九章》中,陳先發不只是對一首詩要求完美,他開始追求整個結構的完整,體現了一種史詩意識和史詩抱負。這史詩既是他自身的一種心靈史和精神史,同時也包含著社會史。這個結構富有開放性,是把社會各方面,天地萬物、社會經濟、眾生百態都整體涵蓋其中的一個體系。在這方面,陳先發達到了一個典范性的創作狀態。”
2017年12月,省委宣傳部、省文聯在合肥聯合舉辦陳先發九章作品研討會。霍俊明、李少君、錢文亮、何言宏等十多位知名評論家從文本特征、精神氣質、詩學實踐等多個維度,對九章作品進行了深入剖析與研討。
法國文學網站推出的陳先發詩歌專輯
美國愛荷華大學推出的陳先發詩歌專輯
陳先發作品研討會
陳先發是當代創作力最為充沛的代表性詩人之一。1967年10月他生于安徽桐城。1989年畢業于復旦大學。著作主要有:詩集《春天的死亡之書》(1994年)、《前世》(2005年)、長篇小說《拉魂腔》(2006年)、詩集《寫碑之心》(2011年)、隨筆集《黑池壩筆記》(2014年)、詩集《養鶴問題》(2015年臺灣版、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版)、詩集《裂隙與巨眼》(2016年)、詩集《九章》(2017年中文版、2018年英文版)等。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十月詩歌獎”、“十月文學獎”、“1986年-2006年中國十大新銳詩人”、“2008年中國年度詩人”、“1998年至2008年中國十大影響力詩人”、“首屆中國海南詩歌雙年獎”、首屆袁可嘉詩歌獎、天問詩歌獎、中國桂冠詩歌獎、2015年桃花潭國際詩會中國杰出詩人獎、陳子昂詩歌獎、安徽文學獎、揚子江詩學獎等數十種。2015年與北島等十詩人一起獲得中華書局等單位聯合評選的“新詩貢獻獎”。作品被譯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臘、意大利等多種文字傳播。
多年來,陳先發的詩歌創作受到理論界的廣泛注目。在他的詩集《寫碑之心》2013年獲得首屆袁可嘉詩歌獎時,著名學者唐曉渡代表評委會撰寫的授獎辭對他作出如此評述:“銳利而溫潤。憂郁又明亮。陳先發的詩筑基于對當下存在的強烈關注、思接千載的歷史意識和深入骨髓的生命虛無感之中。他致力于從修辭與三者的相互指涉中提取詩意和活力,使沉默發聲,使那些被我們一再忽視或傾向于自我遮蔽的事物無所遁形。他的詩語境開闊,用意荒遠,肌質細密,充滿緊張的內心沖突,而又彌漫著光與影的魅力。他善于綜合諸多詩歌元素,尤擅將中國古典詩歌的精要引入當代語境,使之在情境和語言兩個層面上互破互滲并彼此發明;他以克制、質詢和微諷引導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刷新了現代漢語詩歌陷入困頓的抒情品質。”
而2017年在廣東,由著名評論家謝有順執筆的華語傳媒文學大獎授獎辭,給陳先發的評述是:“陳先發的作詩之道,重修辭,亦重哲思。日常生活的藝趣,暗藏生命的憂思;古典意象的重寫,映照現代的魂魄。儉省的用詞中,不乏細膩與心裁;沉靜的情感里,也有悲愴和痛惜。他出版于2016年的詩集《裂隙與巨眼》,詩風繁復、多義,心向傳統時,終古雖遠,讀之如在眼前,而更多的時候,他則以先鋒意識來鍛造語言和提純精神,新意昭然。這種新舊雜揉、古今并置、溫和中透著銳利、悵惘中渴望超越的詩藝,在當代詩界并不多見。”
細究評論界對陳先發詩歌創作各類評述,似乎可以交結到他自己多次提到的兩個概念上:“本土性在當代”和“詩哲學”。2017年4月,陳先發在《對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答謝辭》中說:“……經過曲折與深省,新詩生態終于成為一個審美維度日趨多元、內在層次更為豐富的獨立存在,既獨立于古漢詩傳統的典范語言經典,也日漸獨立于我們曾置身其陰影中的西方現代派語言經驗。當代漢詩在對個體尊嚴與生命意志的贊美的軌道上,以更具活力的語言方式探索著人內在的沖突,在語言中呈現人之內心光影交織的本真狀態。這個成就是了不起的……詩學就是心學。無論科技或現實之力如何突破想象的邊界,一顆感通天地而游于萬物的心是無可復制的。心性與性靈,不僅是語言的源起,也會是語言創造的最美果實,更是人以其卑微來對抗虛無的最后手段。所以,成為更內在的人,仍然是詩學上永不會終結的理想。愿我們都在此實現心靈的自由。”
陳先發【九章】選讀十首
古老的信封
星光在干灰中呈鋸齒狀
而臺燈被擰得接近消失
我對深夜寫在廢紙上又
旋即燒去的
那幾句話入迷
有些聲音終是難以入耳
夜間石榴悄悄爆裂
從未被樹下屏息相擁的
兩個人聽見
堤壩上熬過了一個夏季的
蘆葦枯去之聲如白光衰減
接近干涸的河水磨著卵石
而我喜歡沿灘涂走得更遠
在較為陡峭之處聽聽
最后一縷河水跌下時
那微微撕裂的聲音
我深夜寫下幾句總源于
不知寄給誰的古老沖動
在余燼的唇上翕動的詞語
正是讓我陷于永默的幫兇
(選自《雜詠九章》)
秋興九章之五
每時每刻。鏡中那個我完好
無損。只是退得遠遠的——
人終須勘破假我之境
譬如夜半窗前聽雨
總覺得萬千雨滴中,有那一滴
在分開眾水,獨自游向湖心亭
洶涌而去的人流中,有
那么一張臉在逆風回頭
人終須埋掉這些
生動的假我。走得遠遠的
當灰燼重新成為玫瑰
還有幾雙眼睛認得?
秋風中,那么深刻的
隱身衣和隱形人……
(選自《秋興九章》)
醉后謝朓樓追古
這里的山水、城樓,有著
過剩的寂靜。我不喜歡這種過剩
酒桌上我的話題是
如何拋棄
一個強大的死者
在清風中,夜色中,湖水中
他仍在侵擾著我們
他過度的寂靜與
過度的精致——我們的
蓬頭垢面,甚至不是被自己
而是被這些遙遠的死者深藏了起來
一首果實的詩必須把種子里
深刻的失敗也包括進去
其實,這也是一種
深刻的恩情
從這些死者遠未被洞穿的匱乏開始……
(選自《敬亭假托兼懷謝朓九章》)
堂口觀燕
自古的燕子仿佛是
同一只。在自身劃下的
線條中她們轉瞬即逝
那些線條消失
卻并不渙散
正如我們所失去的
在杳不可知的某處
也依然滾燙而完整
檐下她搬來的春泥
閃著失傳金屬光澤
當燕子在
凌亂的線條中訴說
我們也在訴說,但彼此都
無力將這訴說
送入對方心里
我想起深夜書架上那無盡的
名字。一個個
正因孤立無援
才又如此密集
在那些書中,燕子哭過嗎
多年前我也曾
這樣問過你
而哭聲,曾塑造了我們
(選自《遂寧九章》)
卷柏頌
當一群古柏蜷曲,摹寫我們的終老
懂得它的人駐扎在它昨天的垂直里,呼吸仍急促
短裙黑履的蝴蝶在葉上打盹
仿佛我們曾年輕的歌喉正由云入泥
僅僅一小會兒。在這蔭翳旁結中我們站立
在這清流灌耳中我們站立——
而一邊的寺頂倒映在我們腳底水洼里
我們蹚過它:這永難填平的匱乏本身
僅僅占據它一小會兒。從它的蜷曲中擦干
我們嘈雜生活里不可思議的淚水
沒人知道真正的不幸來自哪里。仍恍在昨日
當我們指著不遠處說:瞧!
那在壩上一字排開,油鍋鼎騰的小吃攤多美妙
嘴里塞著橙子,兩腳泥巴的孩子們,多么美妙
(選自《頌九章》)
以病為師
經常地,我覺得自己的語言病了
有些是來歷不明的病
凝視但不必急于治愈
因為語言的善,最終有賴它的驅動
那么,什么是語言的善呢
它是剛剖開、香未盡的檸檬
也可能并不存在這只檸檬
但我必須追蹤她的不存在
(選自《橫琴島九章》)
群樹婆娑
最美的旋律是雨點擊打
正在枯萎的事物
一切濃淡恰到好處
時間流速得以觀測
秋天風大
幻聽讓我筋疲力盡
而樹影,仍在湖面涂抹
勝過所有丹青妙手
還有暮云低垂
令淤泥和寺頂融為一體
萬事萬物體內戒律如此沁涼
不容我們滾燙的淚水涌出
世間偉大的藝術早已完成
寫作的恥辱為何仍循環不息……
(選自《雜詠九章》)
黃鐘入室
鐘聲撫摸了室內每一
物體后才會緩緩離開
我低埋如墻角之螻蟻
翅膀的震顫咬合著黃銅的震顫
偶爾到達同一的節律
有時我看著八大畫下的
那些枯枝,那些鳥
我愿意被這些鳥抓住的愈少愈好
我愿意鐘聲的治療愈少愈好
鐘聲不知從何處來也不知
往何處去
它的單一和震顫,讓我忘不掉
我對這個世界陰鷙般的愛為何
總是難以趨于平靜——
(選自《黃鐘入室九章》)
靜脈
推窗看見落葉了
秋天的靜脈冷而灰藍
枯萎不是愛在遠去
而是愛在來臨
(選自《臟水中的玫瑰九章》)
崖邊口占
閑看驚雀何如?
凌厲古調難彈。
斧斫老松何如?
斷口正欲為我加冕。
懸崖何時來到我的體內又
何時離去?
山水有尚未被獵取的憨直。
余暉久積而為琥珀。
從絕壁攀援而下的女游客,
一身好聞的
青木瓜之味。
(選自《敬亭假托兼懷謝朓九章》)
【責任編輯:史洪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