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原安徽省政協主席王明方同志于2016年9月16日,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病逝。蕪湖弋磯山醫院國醫李濟仁先生和其子張其成先生在中國中醫藥報上刊文緬懷王明方同志對祖國中醫事業的關心,表達了中醫人對王明方難以割舍的情懷。本網轉載此文,以饗讀者。
上個月突然接到王明方去世的消息,無比震驚,無比悲傷!我和王明方7月份還在北戴河一起給全國政協干部培訓班講課,當時我們天南海北地聊天,他說起當年受命天津巡視組組長時,怎么和“大老虎”武長順斗智斗勇最后將其繩之以法的故事,整個過程驚心動魄,遠勝警探小說。當然更多是聊起中醫藥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還相約今年秋冬之際去老家徽州定潭看看“張一帖新安國醫博物館”。沒想到,他突然間就這么走了,走得這么匆忙,讓人如何承受……
作為一位正部級干部,他對中醫藥事業的辛勤付出及真知灼見,即便是專業人士也是少人企及的。他的不幸離世,是中醫藥事業的巨大損失!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王明方追悼會上傷心而泣,真切表達了中醫人對王明方難以割舍的感情!
王明方對家父、家母關愛有加,三次從合肥到蕪湖家中探望二老。王明方曾發短信給我“其成老弟:家里有事,交我處理。”我知道這不僅僅是對兩位老人的關愛,更重要的是對中醫事業的關心。他和家父談中醫醫理、哲理,談中醫未來發展。把家父發展中醫藥的一些好的建議帶回去,并很快落實。家父每每提起都感動不已、贊嘆不已!
王明方常說:“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作為外行來談中醫,確有華佗門前賣藥方之感。但是扶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義不容辭。而扶持之,促進之,總得對上門道。所以,我是從哲學看中醫,從使命看中醫。”
然而正是由于這一獨特的角度,使得他的觀點能發常人之未發,高屋建瓴,深中肯綮。他提出:“發展中醫必須堅定中醫信念、弘揚中醫精神、以療效為中心、以人才為根本、以經典為靈魂、以教育為基礎、以師傳為階梯、以臨床為課堂,堅持中醫藥協調發展。”
他為中醫呼吁:“在很多時候,中醫確實比西醫有效,特別是一些常見病、疑難雜癥,以及養生保健等方面。”他為中醫師呼吁:“優秀中醫的診療是高智慧的勞動,診費一定要與之相適合。一定要使中醫成為全社會最羨慕、最受尊重的職業之一。”
作為一位長期關注“道與法”的領導干部,王明方對“中醫精神”的提煉精準、高遠而深刻。他在《道與法——領導者的智慧》一書中寫道:“中醫的核心精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想見中華文明最優秀的成果一定首先運用于自身健康的呵護,當然也一定要運用于國家的治理。”他將中醫精神概括為人天和諧、辨證論治、仁心仁術、濟世治病四個方面。闡發了中醫治病、治人、治國三大功能。這三大功能中醫行業內無人不知,但往往只偏重治病而忽略了治人、治國,由于王明方的特殊身份,他將中醫精神運用于治人、治國,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和喜人的效果,正因如此才贏得人民大眾的愛戴。
雖然王明方離世已月余,我們全家還是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家父常常念叨王明方怎么攙扶他上樓、怎么搶著抬輪椅等等細節……家父曾執意要參加王明方追悼會送王明方一程,無奈被力阻而未如愿,只好將綿長思念化成詩句(附后)。
明方,雖然你沒能和我一起去家里看看“新安國醫博物館”,但你的照片已懸掛在博物館里,你已經和新安醫學永遠在一起了!我看到你那雙和藹、睿智的眼睛正注視著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
緬懷王明方同志
李濟仁
明方駕鶴已向西,
耿耿難忘贊軒岐。
三顧寒舍論醫道,
數載謀章求真知。
一腔正氣善理政,
兩袖清風定宏基。
壯志未酬身先歿,
江淮大地情依依。
【責任編輯:史洪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