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宜秀區聚焦鍛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黨員隊伍,發揮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作用,組建“頭雁講師團”,開設“頭雁講堂”,以“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推動黨員教育培訓走深走實、提質增效。
精心選拔儲講師。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書記“領頭雁”作用,選拔一批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為“頭雁講師團”成員,助推黨員教育“提鮮增味”。堅持以政治素養好、大局意識強、示范引領強、群眾威信高為標準,以榮獲省市級以上榮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高、基層治理水平高、產業發展興旺等為主要指標,首批精心選拔6名村黨組織書記為“頭雁講師”。及時發現并挖掘區級優秀黨組織書記,做優做強后備“蓄水池”,常態化儲備“頭雁講師”后備人才庫成員10名,破解帶頭人隊伍“不愿學、不想干、不會說”的建設瓶頸,形成動態補充調整的優良機制,為黨員教育師資庫建設注入活力。
因地制宜設講堂。開設實訓講堂。聚焦黨建引領組織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等5個方面,立足各鄉鎮(街道)特色資源優勢,先行打造6個“頭雁講堂”實訓點,將黨員課堂搬進一線,通過書記就地講、現場教,變“灌輸式”說教為“沉浸式”案例教學,用 “現場 + 體驗 + 案例” 三位一體模式推動黨員教育入腦入心。目前,6名村書記在實訓點開展“頭雁講堂”10余次,培訓黨員干部700余人次。搭建比試講堂。聚焦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集體經濟發展等主題,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活動5場次,組織村書記上臺講述基層黨建、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經驗做法,通過書記講給書記聽,促進書記跟著書記練,推動各村取長補短,互學共進。創新結對講堂。摸清全區村級實情,組織開展“頭雁講師”送學上門活動,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派“頭雁講師”與發展后進村、年輕村黨組織書記結對幫帶,通過老帶新、強帶弱,6名“頭雁講師”先后到發展后進村開展“頭雁講堂”6場次,結對幫帶15名年輕村黨組織書記,推動均衡發展。延伸線上講堂。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組織開展微視頻展播活動,4名“頭雁講師”立足本村實際,通過說支部、說黨員,講發展、講體會,講好“振興的故事”,通過融媒矩陣在全區進行展播,示范帶動其他支部書記講述支部故事5期,實現“頭雁領航”帶動“群雁齊飛”。
深化管理促成效。注重課程內容。堅持把“頭雁講堂”作為黨校理論課堂的生動實踐,著眼全區改革發展重難點工作,從提高村(社區)書記履職能力出發,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農業技術等重點實用內容,認真研究設計課程,統籌推出以紅色教育、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四類“頭雁講堂”,確保課程有質量有效果。提升教學水平。強化“頭雁講師”培育,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及鄉鎮(街道)聯合開展“頭雁講師”技能提升行動,通過黨校跟班觀摩、上臺評審、外出交流等形式,提升“頭雁講師”授課水平,確保黨員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有實效。強化總結評估。注重對“頭雁講堂”的過程管控,實時跟蹤了解學員對“頭雁講堂”的點評反饋,對反饋較好的講師優先安排講堂,幫助反饋較差的講師找出原因,改進方法,切實提升實效。注重挖掘并總結提煉“頭雁講堂”的經驗,做好推廣及宣傳,對舉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建立清單逐一加以研究解決,著力將“頭雁講堂”打造成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平臺,把“身邊人”“身邊事”“接地氣”的典型素材轉化為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