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郎溪縣聚焦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和下一輪換屆需要,深入實施村干部后備力量培育儲備行動,著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本領過硬的村級后備力量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拓源強儲,建強后備力量“蓄水池”。聚焦中心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對村(社區)“兩委”干部現狀結構逐一開展分析研判,全面了解各村黨組織存在的村干部年齡老化、后備人才缺乏等問題,明確改進目標。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突出政治標準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標準,建立鎮村兩級資格審查機制,履行政審程序,全方位、多角度、近距離了解選拔對象的政治素質、能力水平和群眾口碑,嚴把政治關、能力關和作風關。堅持“外地回引”和“本土挖掘”雙向發力,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和路徑。指導村級加強對在外人才的精細化管理、情感式聯絡,加強線上線下溝通,鼓勵引導能力突出、熱心村級事務的在外優秀人才回村創業興業,促進人才回流,提早抓好儲備培育。著眼村級實際和長遠發展需求,對戶籍在本村、服從性好、事業心強的致富能手、返鄉創業青年、大學畢業生等重點人群,采取村級組織推薦、黨員群眾代表推薦、個人自我推薦,考試、面試,組織考察的“三推兩試一察”方式及時吸收招引。按照各村后備力量人數不少于2名的原則,建立380余人的后備力量人才庫,為鄉村未來發展蓄好“源頭活水”。
精準滴灌,鍛造培優提能“成長鏈”。針對后備力量的個性稟賦與發展短板,堅持從基層實際出發、從長遠發展著眼、從崗位適應性入手,量身定制“精準滴灌”方案,采取就任實戰、定向培養、學歷提升、壓擔歷練等針對性措施開展培養工作,避免“一儲了之”。指派工作能力優秀、基層經驗豐富的鎮村干部與后備力量“一對一”或“多對一”結成幫扶對子,從思想、工作、業務知識等方面進行幫助指導,精準制定培養計劃,通過“手把手”教方法、“面對面”傳經驗,著力解決后備力量實踐經驗不足、治理能力薄弱等問題,有效提高后備力量履職能力、縮短“成長周期”。常態化組織開展“現場教學+實地觀摩”,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理論培訓、一線試煉等多種方式對后備力量開展業務提能,組織46名后備力量前往江浙先發地區觀摩學習,拓寬眼界、提升能力,不斷提升后備力量的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水平。適當安排后備力量列席村“兩委”會議、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會等村級治理核心平臺,參與制定村莊發展規劃、討論重要民生項目、監督集體“三資”管理等,幫助提升決策思維和決策能力。
量才適配,用好有為有位“練兵場”。堅持認真培養、大膽使用的原則,鼓勵后備力量在協助村“兩委”處理好村級日常事務的同時,立足專業背景、個人特長及村莊發展實際需求,將其精準投放到產業發展、矛盾化解、項目推進等最能發揮潛能、最能磨礪本領的關鍵崗位進行實戰考驗,讓他們在村級事務中“挑大梁”“唱主角”,全面提升其實戰能力、應變水平與解決復雜問題的本領。建立村級后備干部紀實管理制度,按照“一人一表、一村一賬、一鎮一庫”的要求,健全村級后備干部登記表、培養臺賬和信息庫,全面掌握村級后備干部基本信息、崗位履職、優缺點等內容。鮮明樹立“有為才有位”的導向,通過日常跟蹤考察、定期績效評估、深入群眾訪談等方式,對后備力量履職盡責情況、工作作風表現、群眾滿意度口碑進行全方位“體檢”。按照“能進能出、動態調整”的原則,對日常工作中不履職盡責、作風不良、群眾滿意度低的后備力量及時調整“出庫”;對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后備力量優先納入發展黨員計劃或者優先推選為村“兩委”委員,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晉升空間,讓后備力量有奔頭、有盼頭。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