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把黨的建設工作和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通過四個常態化,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和精準扶貧工作相互融合。
一、建立責任體系,靠實扶貧常態化。桐城市認真落實基層黨組織書記作為履行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職責,村級黨組織書記履行具體責任人職責,省委組織部的第六批選派干部既是村級黨組織第一書記,同時也是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在扶貧工作中,村級黨組織書記主動作為,針對村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做好一對一的精準扶貧,將扶貧工作抓在手中,落在實處,強化村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和抓扶貧工作的兩手抓意識,提升抓黨建的業主意識和抓扶貧的主動精神。
二、優化組織設置,引領扶貧常態化。實現精準扶貧,主要是做好產業的發展,貧困戶的增收工作。依托種養殖、旅游等特色產業,以產業能人黨員為骨干,加大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黨組織的力度,探索推行“黨建+”工作方式,將黨組織延伸到網格、村落、屋場等,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實現黨組織的全面覆蓋和有效覆蓋,發揮黨組織和能人在引領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三、培育鄉土人才,服務扶貧常態化。各級黨組織對本轄區內的能人和鄉土人才進行摸排,對他們進行集中培訓,鼓勵和支持他們牽頭組建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領辦科技示范基地,創辦從事農產品生產等各類經濟實體。各村黨組織積極開展雙培雙帶示范工程,將優秀的鄉土人才培養成黨員,將有致富能力的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對貧困戶提供經濟和技術服務支持,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四、優化結對共建,共促扶貧常態化。桐城市優化基層黨組結對共建工作,市直單位黨組織和村級黨組織組建聯合黨組織進行共促共建。充分發揮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優勢,促使發展項目向農村聚集、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人才資源向農村流動。同時,市直單位還利用“農村淘寶”等村級電商活動,幫助各村建立村級電商服務站,將村級的農特產品進行網絡銷售,做好村級農特產品的銷售工作,提升農民的收入。變扶貧工作簡單的“輸血”功能為提高農戶的自身的“造血”功能。(陳昌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