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充分調研摸底、分析研判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工作目標和思路舉措,打出了年輕干部選育管用系列“組合拳”,為滁州沖刺總量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新滁州蓄后勁謀長遠樹英才。
著眼長遠定標立制,讓一批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
年輕干部總量不大、儲備不足,工作經歷單一,與群眾打交道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脫穎而出的渠道不夠暢通;各地各部門年輕干部工作不盡均衡,年輕干部培養意識不強、力度不大、成效不佳……
去年以來,結合市縣兩級換屆工作開展情況大摸底大排查,4月中旬至5月底,市委組織部又深入86家市直單位與560多名市管干部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后,總結發現了年輕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這也成為擺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面前至關重要的課題。
推動事業發展,干部是關鍵;推動事業長遠發展,尤其需要源源不斷地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造就接續奮斗的骨干力量。
市委立足滁州當前及長遠發展需要,按照好干部標準,堅持以戰略眼光和科學機制,確定規劃、確立目標。在對全市干部隊伍情況充分調研摸底、分析研判的基礎上,出臺了“789”年輕干部培養選拔計劃的意見,即有針對性地培養選拔90年代副科級、80年代后期正科級、80年代副縣級以及70年代后期正縣級年輕干部,確立了三年分別培養100名、80名、40名和10名的“1841”工作目標,從分級分類建庫、加大人才儲備、注重實踐鍛煉和崗位歷練等方面,提出了縣科級年輕干部培養方向和10項具體措施。市委組織部組織實施了比選擇優年輕干部“631”行動,通過黨組織推薦、素質和業績考核、綜合研判等辦法,發現并選拔了100余名35周歲以下來自基層和機關的年輕干部,為全市干部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儲備了“源頭活水”。
突出實踐歷練考驗,讓年輕干部在基層磨礪中成長進步
寶劍鋒從磨礪出。造就優秀年輕干部,既要選好苗,更要墩好苗,關鍵在于歷練和摔打。
為此,滁州市在今年組織開展“年輕干部素質提升年”活動,針對這些年輕干部的崗位職責、工作需要和個人特點,加強崗位培訓和跟蹤培養,進行“訂單式”培養鍛煉,幫助他們改進作風,提高發展經濟能力、改革創新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和服務群眾能力。
3年前,27歲的董建國從市統計局被選派至來安縣半塔鎮邢港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
“通過扎根基層的工作實踐,讓我對扶貧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提高了我與基層干部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董建國告訴記者,現在的邢港村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目標。截至去年年底,邢港村貧困發生率僅為0.13%。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在全市年輕干部選拔中,董建國被選任為滁州市城市統計調查隊副隊長。他表示,干部在基層經受磨練,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大提升,這次年輕干部選拔打破了機關按照資歷年齡依次排隊的現象,更讓他備受鼓舞,決心在更高的平臺上努力提升自我,接受更大考驗。
據悉,市委組織部還建立了從扶貧開發一線培養選拔干部的機制,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重要依據,優先選拔任用長期在扶貧一線、經過實踐鍛煉、工作成效明顯的優秀年輕干部,僅2017年就有6名扶貧工作隊隊長提拔為縣級干部,40歲以下的年輕干部占到了一半。
作為市公安局基層派出所的一名“90”后普通民警,李海洋自2012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后獲個人嘉獎3次,連續3年被市公安局評為年度“4+1”崗位標兵,2017年11月在全市年輕干部比選擇優工作中被提拔為副主任科員。
“跟李海洋同期提拔的35歲以下的科級干部還有8位,”市公安局政治處負責人說,“這讓全局的年輕干部看到了希望,極大激發了年輕干警干事創業的激情”。
“基層一線是年輕干部了解實際,向廣大群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年輕干部磨練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我們既要把基層一線那些銳意進取、敢于擔當、成績突出的優秀年輕干部選出來,還要把缺少實踐歷練的年輕干部派下去,摔打磨礪,讓有為者有位,有位者更有為。”市委組織部負責同志介紹說。
拓寬渠道開源選育,讓各領域年輕才俊不斷涌現
高素質和專業化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干部隊伍建設的兩個“關鍵詞”。市委組織部始終緊扣這兩個“關鍵詞”,一方面加強培養懂行、在行、內行的專業型干部,促使其能力“換擋升級”。同時,又放眼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用好用活各類年輕干部資源。
在市水利局工作的李陽,大學學的是給排水專業,屬于技術型干部。像這樣專業型干部在招選的時候非常困難,很多因為專業不符合,導致招考“流產”,造成技術性人才匱乏和缺失。通過去年全市組織的年輕干部比選擇優,李陽被提拔為市水利局主任科員。
“到團市委工作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一個新起點。”從南開大學資源環境保護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孫靜曾在滁州學院工作,掛任過市環保局副局長。去年11月,1984年出生的她被提拔擔任團市委書記。孫靜表示,從高校到地方,工作環境、工作方式、工作內容有了很大變化,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投入新的工作崗位,絕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信任。
此外,滁州市還打破人員身份限制,在加強“三支隊伍”干部交流的基礎上,積極拓寬發現和培養年輕干部渠道,推動校地干部交流,大力從高校引進高水平和高層次干部人才,加強黨政干部的人才儲備。2017年9月,從中科大、南大、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全職引進了5名理工科博士人才和9名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改善優化了機關事業干部隊伍結構。(程 晨 金 吉 尹義祥/文)
【責任編輯:史洪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