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是不變的初心”
從一支群眾志愿隊伍,到成立自己的黨支部,“紅袖標”愛心助鄰社實現“華麗升級”,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也更為強烈。“咱們現在有了黨組織帶頭,要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更加努力為人民服務,維護黨組織形象。”在黨支部的學習會上,支部書記周圣清不止一次與黨員們如是交流。
“紅袖標”成員們年齡偏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些成員對愛心助鄰社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聚在一起熱鬧一下”的層面上。
隊員向阿姨加入“紅袖標”,最初是沖著人多熱鬧。向阿姨退休前是馬鞍山鋼鐵廠職工,熱愛文藝活動,每次服務隊組織文藝演出,她的積極性特別高。但一到志愿服務,向阿姨就放不下身段,不是找理由不參加,就是參加了少出力。看到身邊有人入了黨,向阿姨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不過,黨支部開會研究,認為向阿姨離組織的要求仍有距離,還需進一步考察。向阿姨不高興,覺得黨支部“太較真了”。“為人民服務是黨員不變的初心,可不是自娛自樂。你想加入黨組織,更要以一名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爭取黨組織的認可。”在周圣清的勸導下,向阿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服務群眾時表現得更加積極,如今已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崔傳華退休之后,不少單位看中他豐富的技術經驗,想把他返聘任職。其中一家單位,開出了月薪4000元的條件。崔傳華卻不為所動,仍然拿著自己的工具箱,堅持為社區居民無償服務。“有些人說我腦子有病,有錢不拿偏要去干賠錢的活。”別人如何非議,崔傳華都不放在心上,“一輩子都想當一名共產黨員,為群眾干點好事,現在有了這個機會,正是我踐行入黨志愿的時候。”
“只圖對得起共產黨員的身份”
“不在家好好享清福,整天在外面忙來忙去,圖個啥?”老年志愿者把心思放在志愿服務上,子女們難免擔心。有些子女不理解老人的做法,還會抱怨兩句。“我們啥也不圖,只圖對得起共產黨員的身份。”74歲的戴秀英直言,既然是共產黨員,就要干黨員該干的事。
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服務好群眾,也是“紅袖標”愛心助鄰社黨支部19名黨員以及眾多志愿者共同的追求。
2015年,“紅袖標”愛心助鄰社承接了省民政廳“福滿江淮,老有所依”服務項目,對礦院社區200多位65歲以上的獨居、空巢老人、孤老優撫對象及低收入家庭老人列出花名冊,組織志愿者開展一對一幫扶。
除了家政保潔、生活照料、老年保健、日常維修等居家養老服務,老人們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細節也被志愿者記在心里。冬天,老人們手腳容易皴裂,周圣清帶著志愿者用蘆薈和甘油自制護手霜,送給老人們使用;老人們愛穿平角褲,市場上卻買不到,周圣清就教大家縫紉技術,做了百余條平角褲給老人們穿;老人們喜歡戴針織的帽子,志愿者親自動手,織好后挨門挨戶送去……
“他們對社區老人照顧得這么周到,連我們看了都非常感動。”礦院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娟坦言,對于社區的很多老年人來說,“紅袖標”好似一根趁手的拐杖,支撐著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安逸幸福。
為了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紅袖標”還依托社區老年學校,把老年學習班辦得風生水起。有的老人是軍事迷,周圣清就把自己的兒子叫來給大家介紹國防知識;有的老人想學樂器,隊員陳鳳田便帶著大家學二胡;還有的老人不識字,志愿者就辦起了掃盲班。
74歲的于珍阿姨沒有上過學,平時去社區辦證,到銀行取款,簽個名都要叫家人幫忙,生活中遇到了諸多不便。如今,于阿姨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仿佛打開了一片新天地,“現在會寫自己的名字了,出門在外,看路牌就能找到路。”
老人們因為收獲而快樂,“紅袖標”也因為老人們快樂而體會到價值。“讓群眾滿意,是我們工作的目的。”周圣清說。
“黨員是群眾最為信任的人”
愛心聚少成多,愛心越傳越廣。如今,“紅袖標”的名字被越來越多人提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信賴。為了把愛心傳遞給更多人,“紅袖標”愛心助鄰社專門制作了一張愛心卡,卡片上印著周圣清的手機號碼。“只要撥打這個號碼,哪怕是想找人聊天解悶,我們也會派志愿者過去。”周圣清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愛心卡已發放了1283張。
“你是‘紅袖標’的周老師嗎?我……我好想和你說說話……”當涂縣的陳奶奶撥通了愛心卡上的號碼,聽到周圣清的聲音后,突然大哭起來。老人的哭聲讓周圣清有點不知所措,仔細詢問才弄清了緣由。原來,陳奶奶已經83歲高齡,7個兒子都不在身邊,長期獨居,讓老人倍感孤獨。打電話給“紅袖標”,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幾天后,周圣清就帶著志愿者,在當涂縣護河鎮尋訪到了陳奶奶。“一進門,她就拉著我們的手不放松,仿佛是多年未見的親人一般。”陳奶奶的神情,讓周圣清和志愿者很是動容,“那一刻,我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有了意義,也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使命。”
群眾的信任與需要,讓“紅袖標”有了更強烈的使命自覺,也讓他們在提升自我境界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紅袖標”愛心助鄰社黨支部也行動起來,在支部學習會上,老年黨員們紛紛說心得、談感想。“我們19位黨員雖然年齡大了,但是要跟年輕人一樣,找差距,勇擔當,把工作做好。”
采訪的最后,記者問黨員陳鳳田,他理解的共產黨員的初心是什么?陳鳳田給記者說起了一個故事。
一次,“紅袖標”組團去南京旅游,在中山陵景區,陳鳳田留在門口看護大家的行李。當時陳大爺穿著“紅袖標”統一制式的紅上衣,背后印著隊名,胸前戴著黨徽,不少游客都把他當成了景區的志愿者,紛紛向他問起路來。“共產黨員走到哪,都是群眾最為信任的人!”那一刻,共產黨員的自豪感在陳鳳田的心中油然而生,陳鳳田說,那就是他當初入黨時面向黨旗宣誓的心情。
·短評·
以心換心暖民心
“我們沒做多少事”“干的都是些平常小事”……面對記者的采訪,不少“紅袖標”志愿者有點靦腆羞澀,覺得自己的行為再平常不過,不值得多說。
瑣事正是民生事。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卻會形成群眾生活中難以逾越的障礙;長期被忽視的小細節,往往系著群眾無法釋懷的心結。“紅袖標”為人們所敬佩,不在于有多少非凡的壯舉,而在于他們日復一日、從不懈怠的火熱為民服務實踐。他們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把群眾當親人服務,群眾也把他們當家人看待。學習“紅袖標”,就要像他們那樣永葆初心,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把關懷落在細節處,把愛心融入點滴間,用真心贏得群眾信賴,用愛心贏得群眾滿意。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