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爽的活動室里,孩子們在3位義工的指導下,或安靜地看課外書,或認真地做作業。這是記者日前在銅陵市義安區西聯鎮犁橋村村委會暑期課堂看到的場景。 7月17日開始的暑期課堂,吸引了該村13名留守兒童參加。 “暑期課堂已連續開辦7年。除了輔導功課,還組織食品安全等相關知識講座,讓留守兒童在暑假有收獲,也為家長消除后顧之憂。 ”犁橋村黨支部書記胡國林告訴記者。
義安區胥壩鄉群心村的暑期課堂規模更大。當天,54名孩子在村辦幼兒園參加了留守兒童健康關愛暑期安全港活動,村醫左中祥耐心地講解防溺水知識:“小朋友們不要單獨去池塘,那里水很深、不安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正是因為做足預防普及工作,群心村自2012年以來未發生一起留守兒童溺水事件。
在群心村老年公寓里,王榮昌老人正仔細地給房前自種的西紅柿澆水。他精神矍鑠、愛說愛笑,根本看不出已有91歲高齡。王榮昌和老伴張克玉原住在東風泡村民組,一到汛期,簡陋的小房就會受災。 2012年起,群心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中心村新建了老年公寓,供低保老人和困難群眾居住。王榮昌夫婦也搬到這里,在鄉里工作的子女也常來探望,一家人和和美美。
幾名志愿者正在王老家中忙前忙后,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群心村夕陽紅助老志愿者服務隊副隊長、村醫謝志好,為王榮昌夫婦檢查了身體,各項指標均正常。 “這里條件好,志愿者服務貼心,心情也變得更好了! ”王榮昌欣慰地說。
7月24日下午,義安區義善行志愿者協會發展部負責人王根華來到協會辦公室,準備編輯新一期《義善行》月刊。今年6月18日出版的首期月刊,包括活動介紹、社工知識等內容。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市最具影響力的志愿者協會。出版月刊是為了擴大影響,吸引、鼓勵更多人參與文明志愿服務。 ”王根華說。目前,該協會已有志愿者500多人,培育出“金色夕陽”等4大志愿服務品牌。
王根華說,參加志愿服務能夠提升自己、影響他人、引領風尚,家人朋友都很支持他。他也在志愿服務中被感動著:在義安社區開展鄰里互助時,很多居民都現場入會,以便就近服務大家;幾天沒見到志愿者,孤寡老人就主動打電話和他們聊天……
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電話以及手機App等方式,義安區在文明實踐活動中支持群眾點單提訴求,為其提供相應的志愿服務。同時,該區自今年1月起建立志愿服務嘉許回饋制,志愿服務半小時積1分、超過1小時加1分,每天上限3分;推薦他人加入志愿服務組織也有相應積分。積分可用于兌換相應獎品和服務。 “這樣能夠鼓勵愛心人士投身志愿服務活動,提升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同感。目前積分最高的志愿者已有500多分。 ”義安區文明辦副主任吳學功告訴記者。
近年來,義安區整合區、鄉、村三級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構建以區為中心、鄉為所、村為站、基地為點的四級組織和志愿服務隊伍,創新開展定制菜單、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接單、組織評單“五單制”工作法,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義安模式”。截至目前,該區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站所122個,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180余支,開展活動1000余場,惠及群眾20余萬人。
“今后我們要細化文明實踐‘服務菜單’,不斷拓寬志愿服務領域,因地制宜開展更多經常性、面對面、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力爭形成可復制、能推廣、受歡迎、有實效的典型做法。 ”義安區區委書記汪發進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