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程順富,男,黃山市屯溪區老街專職消防隊隊長,曾獲“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第四屆119消防獎先進個人”“第十三屆安徽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
【人物寄語】
真正的英雄在于運用智慧來預防災難的發生,我們的核心使命就是防患于未“燃”。
“成立之初,我們干的是安防,而不是消防。”7月4日,說起老街專職消防隊的發展歷程,程順富感慨道。
有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等美譽的黃山市屯溪老街,共有12幢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1幢不可移動文物、88幢歷史建筑、261幢傳統風貌建筑。為做好老街的消防安全工作,2013年11月屯溪區政府組建了老街專職消防隊。喜歡戶外運動、熱心公益的程順富,憑借過人的身體素質和豐富的履歷,成功競得消防隊隊長一職。
1986年12月,程順富出生在休寧縣山斗鄉,高中畢業后,赴西藏某部服役兩年。退伍后,程順富在休寧縣公安局海陽派出所、屯溪公安分局巡邏防暴大隊擔任協警多年。
“治安巡邏、車輛管理……如今回過頭來看,消防隊成立之初,我們思維方式還是過于傳統。”程順富說,這樣的模式無法滿足老街消防的客觀需求。
改變,源于一次培訓。2014年6月,程順富赴合肥參加了省消防總隊組織的培訓。開闊視野之后的程順富,萌發了搭建“古建筑物聯網防火大數據平臺”的想法。“只要某幢建筑著火,坐在值班室里就能收到報警。”程順富解釋。
“大酒店、辦公樓的煙感系統都是有線,煙感的報警信息通過線路傳遞到中控室。”程順富說,老街上的古建筑較為分散,如果采取傳統的布線模式,不僅成本高而且維護難,“那時候市場上還買不到能夠無線傳輸報警信息的煙感,于是我們就自己研發。”
“程順富的想法一度被認為是天方夜譚。”屯溪老街街道辦事處一級主任科員張紅莉見證了“古建筑物聯網防火大數據平臺”研發與應用的全過程,談起當時的困境,張紅莉說,“這個如今看似簡單的想法,當時實施起來卻并非易事。”
從設想到實施的過程,源于程順富與兩個人的相識和協作。2015年,返鄉青年黃文、汪康在屯溪區創辦了黃山徽揚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程順富的設想,恰巧與兩人的創業思路不謀而合。
“我們自己設計無線傳輸煙感,并送到浙江慈溪開模。”黃文說,但凡程順富有一次放棄,平臺的研發都可能完成不了。
經過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調試后,2016年5月,平臺V1.0版正式上線。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平臺也在不斷升級。2017年5月、2023年4月,改造升級后的V2.0版、V3.0版先后上線運行。在創建與升級過程中,平臺共計申請軟件著作權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明專利2項。
目前,老街范圍內已有2774個煙感、464個一鍵報警器、250套智慧控電設備、104個視聯網攝像頭與老街專職消防隊指揮中心相連,實現火情自動感知、全景式監測、一鍵報警、遠程控電等功能。“現在,室內有煙感、一鍵報警、智慧控電等前端數據采集設備,室外有高清煙火攝像頭識別。老街核心保護區域內,只要出現煙與火,平臺就會第一時間發出預警。”程順富說。
自上線運行以來,平臺共發現并解決隱患13230處,接處警425起,處置成功率達100%。2018年,平臺入選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優秀創新案例;去年,入選安徽省優秀數字政府場景和全國首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
“‘一次成功的預防,勝過百次壯烈的救援’是程順富的口頭禪。”老街專職消防隊隊員劉紹軍說,在程順富眼里,防患于未“燃”遠比發生火災后的救援更加重要。
程順富先后當選黃山市第七屆、第八屆人大代表。在履職過程中,程順富深入實地調研,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先后就老街電力擴容、警民聯勤聯動、三線下地、農村消防工作以及消防數字化建設等提出建議。在去年“6·20”洪災期間,程順富發現,公安派出所的水域救援裝備配備不足,民警的救援工作難度和風險增加。今年1月,作為市人大代表的程順富,又就“進一步加強公安派出所水域救援裝備和民警救援能力建設”提出了建議。
工作之余,程順富積極投身水域救援、摘除馬蜂窩等志愿服務。4年多來,他志愿參加消防、防災減災等培訓活動610場次,志愿服務時長達2218小時。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