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安徽的戰略定位。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搶占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抓手。我們要錨定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這一目標,彰顯創先、爭先、領先要求,打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先行示范區、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戰略引領區、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的首發應用區、高端人才匯聚的宜居宜業區。
高質量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意義重大。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舉措。其一,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合肥濱湖科學城聚力攻堅前沿基礎研究與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我國在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等前沿領域實現更多原創性、引領性成果,破解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卡脖子”難題,為國家突破科技封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關鍵支撐。其二,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是服務安徽“三地一區”戰略定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圍繞安徽“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合肥濱湖科學城強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協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優化創新生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為全省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其三,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是提升合肥城市核心競爭力、建設現代化新興都市的重要支柱。立足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創新底蘊,合肥濱湖科學城匯聚全球頂尖人才和創新資源,以科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不斷優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能級、擴大城市影響力,促進科教資源與區域發展協同聯動、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融合共進、綠色發展與人才匯聚互促共榮,為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現代化新興都市夯實底座。
高質量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要在打造“五區”上聚焦重點、明晰思路、下足功夫,具體需要注重“五個聚焦”。
聚焦基礎研究,打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決定著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底蘊和后勁。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應明確不同類型基礎研究的重點任務,從加大投入、重視基礎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完善評價體系等多方面,開展區域內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同時要重點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效能,進一步發揮區域內大科學裝置在強化基礎研究、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搶占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中的重要抓手作用。
聚焦建設新型舉國體制的省域實踐,打造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先行示范區。新型舉國體制作為中國獨特的制度安排,能夠集中資源、統籌力量解決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問題,在整合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構建協同攻關機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鮮明優勢。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安徽范式,是安徽高質量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目標方向。要通過引入社會各方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通力協作的共建機制,形成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網絡。要多措并舉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完善市場化投融資機制,通過混合所有制方式打造區域內創新聯合體。要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戰略引領力和市場“無形之手”的資源配置力,將國家戰略、地方作為、市場力量與人才要素在合肥濱湖科學城緊密融合,打造多層次創新體系。
聚焦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造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戰略引領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科技王牌軍”。聚焦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高質量打造新質生產力培育戰略引領區的重點任務。要有效發揮區域內國家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作用,重點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要開展使命導向的國家科研機構改革,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加快建設區域內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同時進一步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引領者作用,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的首發應用區。科技成果轉化被稱為科技創新“最后一公里”,致力于解決科技成果的應用問題。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是高質量推進前沿科技成果轉化首發應用區建設的題中之義。要深耕合肥濱湖科學城作為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推動賦權改革2.0版落地見效。要完善前沿科技“沿途下蛋”機制的同時分類建設成果轉化平臺,發揮地方政府在整合優質科教資源中的引導作用。要進一步擴大安徽創新館在匯聚全省科技創新資源、強化全流程管理服務、開展專業技術經紀人才培訓中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揮好金融“催化劑”作用,積極利用國家科技金融改革試驗區的政策紅利,通過建立合肥濱湖科學城重大科技攻關引導基金,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和首發應用。
聚焦創新人才培養與激勵,打造高端人才匯聚的宜居宜業區。人才是第一資源。聚焦創新人才的培養與激勵,是高質量推進高端人才匯聚宜居宜業區建設的關鍵舉措。要從優化教育布局、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用好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發揮人才內驅力著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要探索在合肥濱湖科學城實施更優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強化人才激勵機制。要重點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創造“熱帶雨林式”生態環境,形成“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郁的創新生態。
■ 孫雯芊 趙菁奇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研究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