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權益保護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石。為深化“工會+檢察”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作配合工作機制,6月19日,省總工會、省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4起“工會+檢察”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案例涵蓋農民工等群體勞動報酬被拖欠、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政策落實落地、婦女平等就業權利等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重點領域。
提前介入+聽證
化解欠薪糾紛建長效機制
解決農民工欠薪糾紛,不僅是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捍衛,更是維系社會公平正義與民生福祉的關鍵之舉。2023年2月,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某和李某約定將肥東縣長臨河鎮某項目中瓦工班組的工程發包給李某,李某負責招攬瓦工組成班組。同年8月完成該工程后,張某向李某支付工程款225000元。此后,在施工中李某拖欠15名農民工工資合計144571元。肥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其下達《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整改指令書》,責令足額支付拖欠的農民工工資,但李某未在指定期限內支付。
2024年2月23日,肥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李某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線索移送該縣公安局。同日,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肥東縣人民檢察院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實地走訪工地,全面收集固定李某個人消費情況及支付能力相關證據,鎖定欠薪事實。2024年5月21日,肥東縣公安局以李某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移送該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肥東縣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定,李某將工程款用于網絡打賞及個人消費,屬于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但基于其在偵查階段已全額支付拖欠的144571元工資,且自愿認罪認罰,無前科劣跡,社會矛盾已經化解,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擬對其作相對不起訴。隨后,肥東縣人民檢察院舉行公開聽證,邀請工會、人社部門相關人員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參與,各方一致同意對李某作相對不起訴。2024年6月26日,肥東縣人民檢察院對李某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問題,肥東縣人民檢察院、縣總工會聯合縣公安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簽署《關于建立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作配合機制的實施方案》,為進一步做好拒不支付勞動報酬違法犯罪案件的查處和銜接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形成治理欠薪合力;并組織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以案釋法,向用工單位和勞動者宣講法律。
抗訴改判+司法救助
守護特殊工種退休權益
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是保障從事高溫、高空、有毒有害等特殊崗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制度設計。周某某系某水泥廠職工。2001年10月,該水泥廠破產改制并對周某某進行一次性安置,水泥廠相關會計資料和賬簿被銷毀。2021年,周某某向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特殊工種提前退休。該局審查認為,周某某檔案材料中1986年、1988年的工種記載為“看火工”,其他檔案材料未明確記載工種,不符合從事高溫工作提前退休的必須在該工種崗位上工作累計滿9年的條件,遂作出《特殊工種提前退休事項的答復》,不批準其提前退休申請。
周某某不服,向某市某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上述答復,并提交了其個人保存的某水泥廠勞務防護用品供應證、1992年某水泥廠委派函,以證明其在1983年、1984年、1991年仍在領取看火工防護用品,1992年某水泥廠委派其以看火工身份到外地指導工作,符合提前退休條件。一審法院以現有證據不能證明周某某在看火工崗位工作累計滿9年為由,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后周某某向某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以相同理由判決駁回其上訴,維持原判。周某某向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未獲支持。
周某某向某市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某市人民檢察院受理審查后提請省人民檢察院抗訴。省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周某某原始個人檔案記載不清晰,用人單位相關原始檔案資料被銷毀均非出于其本人原因。周某某經多方尋找,提供了其個人保存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勞務防護用品供應證和委派函等原始資料,雖然中間年份有所缺失,但結合檢察機關調取的有關證人證言,周某某前后年份均從事看火工且特殊工種輕易不調崗,可以推定中間年份亦應為看火工,足以證明周某某符合提前退休條件。在周某某窮盡所有途徑充分舉證的情況下,不宜再要求其必須提供原始檔案材料,遂以原審判決屬于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為由,于2023年12月27日向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鑒于周某某多年從事高溫工作,夫妻二人均身患疾病,生活困難,又未能及時辦理退休手續,某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區人民檢察院為周某某進行司法救助,為其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2.2萬元,幫助其解決燃眉之急。
省高級人民法院指令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采納檢察機關的全部抗訴意見,于2024年5月8日作出行政判決:撤銷原一、二審行政判決;撤銷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答復。后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新調查,按照特殊工種為周某某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
公益訴訟+協作監督
消除就業性別歧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保障平等就業權是維護婦女群體基本民生的必然要求。銅陵市義安區轄區內部分用人單位在某網站發布招聘信息中要求“只要男性”“男性優先”,存在就業性別歧視,侵害婦女平等就業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2024年7月,義安區人民檢察院依托“工會+檢察”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立案受理。通過查詢招聘網站實時公開信息等方式發現,轄區多家用人單位發布招聘信息時要求“只要男性”“男性優先”,存在就業性別歧視,損害婦女勞動權益。義安區人民檢察院會同該區總工會召開聯席會議,就維護女性平等就業權利達成共識。
2024年7月29日,義安區人民檢察院向該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制發檢察建議。義安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收到檢察建議后,立即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全面排查就業性別歧視問題,推動8家用人單位對發布的招聘信息進行清理整改。同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廣泛開展勞動法律法規宣傳活動,提高用人單位保障婦女勞動權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評估整改效果,義安區人民檢察院、該區總工會主動跟進監督,開展“回頭看”,通過走訪用人單位、查詢招聘網站實時信息等方式,發現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信息中有關就業性別歧視的表述已被刪除。同年9月25日,義安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終結案件。
為進一步強化勞動者權益保障,義安區人民檢察院在該區總工會掛牌設立該市首個駐工會勞動者維權“檢察工作站”,積極探索構建“工會+檢察”職工維權模式,進一步暢通案件線索移送渠道,加強辦案協作,助力提升區域勞動領域治理效能。
“一函兩書”+聯合約談
幫助農民工追回欠薪
2024年8月6日,淮北市總工會收到楊某通過“12351”服務職工熱線來電反映欠薪問題。楊某稱,其帶領20余名農民工自2023年2月至12月在烈山區某項目務工,項目結束后被拖欠工資共計44萬元,經多次討要仍未支付,遂請求工會幫忙追討。
淮北市總工會通過“12351”省總工會服務職工熱線平臺,將案件線索轉辦至烈山區總工會。烈山區總工會借助“工會+檢察”協作配合工作機制,向該區人民檢察院反饋案件線索。
經聯合調查發現,該項目承建單位安徽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與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簽訂了勞務分包協議。項目結束后,楊某等人赴外地務工。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以楊某等人無法到施工現場,就工作量進行清算以及部分工程存在施工返工、施工質量不合格等問題為由未支付楊某班組部分勞務分包款,進而導致該班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
烈山區總工會依據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工作要求,就該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事項,向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下達《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向烈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并抄送烈山區人民檢察院。經烈山區委政法委牽頭,組織檢察院協同工會、人社、住建等部門,聯合對項目承建單位安徽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及勞務分包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進行兩次約談。最終,在多部門的共同督促下,雙方完成工程結算,于2024年8月12日前將44萬元工資全部支付完畢。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