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迪)在合肥這座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城市,無數普通人用努力與堅持澆灌夢想,在創業與就業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他們或在創業之路上堅守初心,或在職場深耕中追求突破,政府的政策支持則如春風化雨,為他們的奮斗之路增添助力,共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奮斗之歌。
初涉征程 在困境中探尋方向
創業之路,始于對未來的憧憬,卻也難免遭遇開局的荊棘。
“當時對女裝行業了解不深,加上供應鏈沒理順,賠了不少錢,但我不想就這么放棄。”2014年底,退伍軍人李宏駿帶著軍旅生涯的堅韌,在杭州開啟女裝品牌創業,然而市場競爭的殘酷讓這次嘗試以虧損告終。2016年轉戰合肥后,擺地攤、參與團購平臺,屢屢碰壁的他始終保持著一股韌勁。
2011年張冬梅初次涉足家居行業時,也陷入了資源匱乏的困境。“剛開始只能從朋友那拿品牌,屬于‘三道販’,拿貨價高不說,發貨還經常延遲,客戶催得緊,我急得睡不著覺。”她坦言,那段時間只能在被動中艱難摸索。
在奮斗之路上,不僅創業者要歷經波折,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也同樣要在就業初期面對角色轉換的不適與職場挑戰的考驗。
“第一次接觸這類業務,很多專業術語都聽不懂,只能加班加點查資料、問前輩。”2018年合肥工業大學剛畢業的李山(化名),通過校招成為一名軟件開發產品經理,面對陌生的工作業務,也曾手足無措。
不同的起點,相似的困境,并沒有澆滅他們前行的勇氣。李宏駿在一次次試錯中調整方向,從實體生意逐漸轉向服務領域;張冬梅為打破資源壁壘,在互聯網尚不發達的年代,獨自奔赴廣東東莞尋找合作商家;李山則沉下心來鉆研業務,從基礎工作做起,逐步熟悉工作業務。正是這份直面困境的決心,為他們后續的突破埋下了伏筆。
破局成長 以智慧與堅持開辟新途
當困境成為常態,唯有主動求變才能迎來轉機。李宏駿最終將目光鎖定在營銷服務領域,為銀行等企業提供以虛擬卡券為載體的服務,公司落戶瑤海區后成功躋身服務業規上企業。
“2019-2020年成為規上企業后,拿到了20-30萬元獎補,去年的補貼也已到賬,這些錢幫我們緩解了資金壓力。現在雖然難,但只要方向對,總能見到彩虹。”談及政府政策支持,他難掩感激。
“這兩年客戶裝修預算少了,光靠線下守著門店可不行。”談及近年來大環境對家居行業的沖擊,張冬梅坦言,2022年起她便轉型,開始直播,把樣板房變成了“直播間”。
鏡頭前,她不帶貨,只專注分享家居材料挑選技巧、裝修避坑要點,“比如怎么選環保板材這些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實在內容,觀眾覺得有用,才會愿意相信你。”
她每周固定拍攝五六條短視頻,每月開展20場直播,不少觀眾看完直播后專程到店咨詢,線上引流效果越來越明顯。
而合肥市政府發放的綠色智能家電(家居)消費券,更成了她破局的“助力器”。“每次有家居消費券活動,到店咨詢和下單的客戶都會多不少,尤其是剛需裝修的家庭,能實實在在省下一筆錢,也更愿意下單。”
張冬梅說,自己的主動轉型加上政府政策的及時扶持,讓她在行業里站穩了腳跟,“創業就是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每邁過一道坎,就感覺自己又往前突破了一步。”
職場中的李山,也在不斷突破自我。“大部分問題都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只要把需求說清楚、把分歧擺出來,總能找到解決辦法。”面對工作中的溝通難題,他有自己的辦法。如今,他不僅實現了薪資增長,還制定了清晰的職業規劃:“下一步想申請職稱,朝著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的目標努力。”
這些平凡的身影,在各自的領域默默耕耘,用汗水與智慧為合肥的發展注入鮮活動力。正如他們所言,只要心懷夢想、勇于堅持,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