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霍邱縣堅持把村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夯實基層戰斗堡壘的重要抓手,樹牢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聚焦選優配強、強化培訓、實踐鍛煉、管理激勵等不同舉措,著力打造一支綜合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群眾認可度高的“頭雁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堅持多渠道招引,蓄足村干部隊伍源頭活水。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多渠道、寬維度選優配強基層干部隊伍,優化改善村干部隊伍整體結構。通過著力打破地域、職業等界限,明確把政治素質、群眾基礎、學歷等條件作為選拔和衡量培養對象的硬指標,重點將復員軍人、返校大學生、在外企業家、種植養殖大戶等群體納入村級“人才后備庫”中,吸引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優秀人才深入農村基層一線,有效解決村干部隊伍年齡老化、能力偏弱、后繼乏人等突出問題。著眼于村“兩委”換屆工作,堅持“內挖”與“外引”相結合,加快村級后備力量庫建設。明確“品行端、作風正、能奉獻”多個人選資質條件,邀請農業農村局、團縣委、工商聯等有關部門推薦人才。聯合有關縣直部門和鄉鎮,積極舉辦“家燕歸巢‘青’聚蓼城”、招才引智“高校行”“鄉賢敘鄉情 共謀新發展”座談會等系列活動,從返鄉大學生、在外鄉賢、退伍軍人、鄉村致富能手等群體中廣泛吸納優秀人才,確保每個村到換屆前至少儲備1至2名成熟可用的后備力量。結合全市村干部隊伍“三個一”配備工作,扎實開展村級后備干部招考。指導各鄉鎮嚴格落實報名、資格初審、筆試、資格復審、面試、體檢、考察和公示等程序確定錄用人選,重點征求公安、法院、信訪、稅務等有關部門意見,嚴把選人關,確保“好中選優、優中選強”。近年來,全縣已累計招錄300余名優秀人才到村任職。
堅持全方位培訓,提升村干部隊伍能力水平。突出理論教育,切實發揮縣委黨校主陣地作用,按照“缺什么 補什么”的原則,圍繞鄉村振興、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治理、項目建設、法律法規等重點內容,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輪訓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全縣村“兩委”班子成員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全縣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等專題班次,幫助廣大村干部們理清發展思路、掌握方式方法、明確工作舉措,確保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注重搭建平臺,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活動,采取“PPT演示+個人講解+現場問答”等形式,聚焦當前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社會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逐人上臺曬成績、談經驗、謀發展,營造濃厚“比學趕超”氛圍,促進村干部們交流了解,比學互鑒。堅持“走出去”,以全市“鄉村振興”沉浸學、村干部培訓班等活動為契機,擇優組織村干部趕赴合肥、浙江等先發地區觀摩學習,帶著“學什么,怎么學,如何干”等問題,全面汲取先進經驗與做法,在近距離學習中找差距、明思路、補短板、強本領,進而帶回解決“本土問題”的答案。目前,已先后組織9批次730余人次到六安市金安區、浙江省建德市等地觀摩學習。
堅持針對性實踐,強化村干部隊伍服務意識。重視學用結合,推行鄉村板凳會、為民服務“清單式閉環管理”、群眾事項黨員干部代辦制等工作法,組織村“兩委”成員分片包戶進行走訪,做好群眾訴求摸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道路修繕、溝渠疏通等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累計為群眾解決大小問題訴求3萬多件,有效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村級后備力量下沉一線實踐鍛煉,組織安排經驗足、能力強的駐村點長、村黨組織書記開展結對幫扶,幫助村級后備力量參與項目建設、領辦集體經濟項目、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等重點工作,通過工作中帶、業務上講、問題前幫等多種方式,以體悟實訓促進其成長成才,重點對在一線工作中表現優秀、成績突出的吸納到村“兩委”隊伍中,為后備力量搭建“成長舞臺”。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推廣“書記夜話”工作法,搭建為民“連心橋”。本著“有事說事、無事談心”的原則,利用基層群眾閑暇時間,引導村“兩委”成員到村口街頭、房前屋后家中嘮家常、宣政策、共議事,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和急難愁盼問題,并及時處理解決。
堅持全過程管理,激發村干部隊伍干事活力。聚焦建章立制,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確保組織運轉順暢、干部隊伍健康成長。結合日常黨建工作檢查,定期開展村“兩委”班子運行情況評估,深入了解村干部在能力素質、干事創業、廉潔自律、群眾評價等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不擔當、不作為、不合格的村干部及時進行調整,全力推動形成村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濃厚氛圍。加強人文關愛,建立健全村干部談心談話制度,結合縣、鄉鎮(開發區)駐點領導走訪調研工作,分層次按類別組織村干部“一對一”談心談話,讓村干部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確保“后顧無憂”。樹立實干實績導向,依托“鄉編村用”制度,不斷拓寬晉升渠道。逐年加大從村“兩委”正職中定向招錄鄉鎮公務員、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進鄉鎮領導班子隊伍工作力度,實現“縣編招錄、協同管理、在村履職”良性發展,著力打破政治待遇“天花板”,提升經濟待遇“吸引力”,充分調動村干部工作積極性。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