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臺風“利奇馬”突襲寧國。甲路鎮,是該市遭遇“利奇馬”臺風創傷最為嚴重的鄉鎮之一。
8月13日,記者在該鎮走訪時看到,淤泥正在被清除,沖毀道路緊張搶修中,救災帳篷里專業醫療團隊24小時輪流值守。除了該鎮積極展開自救外,全市各地各單位、慈善機構和愛心志愿者,也紛紛加入到抗洪搶險救災中,力爭用最快速度幫災區群眾恢復生產生活。
醫療救助點忙碌
8月13日中午,記者在甲路鎮臨時醫療救助點看到,消炎、止痛、腹瀉以及外傷藥等40多種藥品整齊擺放。這里的醫生、護士也十分忙碌,他們有的在為受傷的群眾處理傷口,有的在挨個幫群眾量血壓做常規檢查,還有的在對來往的村民進行科普宣教,提醒村民注意飲食用水安全,不吃腐敗變質食物。
災情就是命令,職責就是擔當。寧國市中醫院副院長劉凡軍告訴記者,目前寧國市中醫院和甲路鎮中心衛生所共派出2支專業服務隊共14人在該鎮駐點。針對災后多發疾病開展醫療服務,24小時值班為受災群眾送醫送藥,及時轉運危急重癥病人,快速開通綠色生命通道實施醫療救治。
今年80歲的甲路鎮莊村村民帥正文是8月13日被救助的群眾之一。得知帥正文患有肺癌,劉凡軍和其他醫護人員十分著急。帥正文居住在該鎮莊村村,由于該村大量房屋倒塌,道路中斷,救援十分困難。于是,醫療服務隊派出專人跟隨救援直升機,將他從家中轉移。在救助點,醫護人員對帥正文進行簡單外傷治療后,又將他送往寧國市中醫院進行后續醫治。
帥正文質樸地說:“謝謝醫生護士們把我和其他受傷的老鄉,從深山中救了出來。有你們在,我們安心。”
目前,這兩支醫療服務隊服務群眾百余人次,醫治病情較重的村民17人次。
社會各界捐款踴躍
“九鼎橡塑捐1000斤大米、30箱礦泉水。寧國跑腿公益聯盟捐180把牙刷、660條牙膏、蚊香70箱。寧國義工聯盟捐620箱礦泉水、30箱方便面、60箱面包……”8月13日下午,甲路鎮政府工作人員鄒婷正在仔細登記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送來的物品。整個登記手冊,已經密密麻麻記滿了6張紙。
彭日軍是宣城華誠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13日下午,他帶著大米等物品和4300元現金來到甲路鎮。雖然鄉鎮表示,希望他將錢通過銀行轉賬的形式轉到寧國市紅十字會。但是他卻執意丟下現金扭頭就走:“這是我的心意,我實在等不及為家鄉受災的村民們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在北京工作的顧盼盼看到新聞后十分掛念自己的家鄉,她委托自己在寧國的朋友購買了1萬元的糧油等物品,送到了甲路鎮。寧國洪災發生后,在外務工的方輝在自己微信群中,動員自己全國各地的朋友對老家進行捐款,并將募捐到的資金用于購買食物和降暑用品,請家人幫忙于13日上午送達甲路鎮……
采訪時,記者看到除了捐款捐物,還有不少建筑企業無償將自己的挖掘機、吊機調回鄉鎮,幫助鄉鎮進行河道疏通、道路清淤等工作。
志愿者愛心匯聚
“給大家送仁丹、清涼油防暑用品來嘍!”“阿姨,你休息一會兒,我幫你搭把手帶一會孩子。”“您走路慢點,我來攙著!”在該鎮,記者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正忙著物品分發、道路清淤、安置點服務、心理撫慰等工作。
沐歡今年20歲,是安徽師范大學的學生。12日上午,她便和30位大學同學一起,來到甲路鎮開展志愿服務。“看到新聞后,我就在大學的同學群里說想來做志愿者。沒想到大家一拍即合,隨后30位同學就從各自所在的城市出發,來到了寧國。”沐歡說,由于還有2個村莊(截至8月13日下午2時)還沒有打通,所以男同學們都主動請纓,徒步走進村莊,鏟除淤泥,搬運碎石,希望早點打通運輸“生命線”。
蘭亞莉13日下午,剛從天津職業大學趕到寧國。她說,在微博上看到寧國受災嚴重后,便和朋友來到甲路鎮做點送水、送飯、發飯、搬運物品等力所能及的活。“我希望把后勤工作做好,讓鄉鎮干部和專業救援人員能把精力全部投入一線救災中。”蘭亞莉說。
災害發生以來,甲路鎮全力組織各方救援力量夜以繼日加緊搶修,積極恢復災區的正常生活。記者13日晚離開時,公路、電力、通信的搶修仍在繼續……村民們紛紛表示:“‘愛心風暴’溫暖,重建家園,我們很有信心!”
責任編輯:陸迪